返回

第三十九章 (2/2)

吆喝,人们会笑你没文化的。它们生着叫猪肚儿、猪小肠和猪大肠,一旦煮熟了,猪肚儿叫法没变,猪小肠和猪大肠却改了名字。猪小肠改成了“苦肠”,猪大肠改成了“肥肠”,就像那位电子厂的技工王德茂,一旦被县委副书记招婿后就改成了巫镇镇长王冕一样,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是一次质的飞跃。

爱吃苦肠的人不少,爱吃肥肠的人更多。苦肠主要吃的是它那微涩的苦味和皮皮的口感;吃肥肠主要吃的是它那不腻的肥香。肥肠炖豆腐、辣炒肥肠都是不错的菜品,咬一口软软的、皮皮的、香香的,那叫个过瘾!肥肠细品起来还有些许屎的味道,这也正是它的绝妙之处。明明吃的是肉,却享受了吃肉加吃屎的双重感受,这是其它部位的肉所无法比拟的。

真实的人,虚荣的心。如果你和一位像你一样爱吃肥肠的人交流,说那是屎的味道,他会给你急眼、甚至会骂娘的!偶尔遇上一位脾气好的,他也会给你辩解道,那是肥肠原本的味道,是天生带来的,与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臧书记抖搂猪肠子很有一套,他把猪肠子细的一头内部杂物挤掉,然后在清水里涮一涮,确保内外干净。然后把涮干净的这头挽个扣扎住,用一根表面光滑、头上圆钝的钢筋顶着扎口往里推,另一只手轻攥着肠子往钢筋上撸。用力要轻,速度要均匀,这样才不会扯破肠子。猪肠子半截被扯破了,里面的杂物就会进入翻过来的肠子里,既不干净,也会影响苦肠、肥肠的味道和质量,这就失败了。臧书记翻肠子,不但不会扯破肠体,工艺也很娴熟,如行云流水,像是在艺术创作。

从猪的屁眼儿往上量,一头猪的大肠就长了那么一小段。爱吃的人多,没办法,物以稀为贵,只能抬高价格,肥肠的价格顶峰时期超过了熟牛肉的价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