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1/2)

可幸福的生活持续了不长时间,就草草结束了。那天是小黄屯大集,王二牛早早地喂饱了北京白、杜勒克哥俩,自己也吃了早饭,就拉着哥俩上工了。

杜勒克表现不错,上工三次,依旧保持旺盛的精力;北京白表现更佳,四次上工,一次更比一次强,客户非常满意。哥俩一上午忙活下来,给王二牛赚了八十五块钱。八十五块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当时的小麦两毛八一斤,八十五块钱,就是三百斤小麦的价格,就是一位中学教师半个多月的工资收入。

王二牛很有成就感,虽然都是北京白、杜勒克哥俩下的力。王二牛在集上买了二斤猪肉,又买了一捆子蒜苔。想让媳妇炒个猪肉蒜苔,或是炖个回锅肉,再弄上两杯小酒,搂着老婆孩子睡一觉。下午不出工了,给多少钱也不出工了!自己倒不要紧,北京白、杜勒克哥俩受不了,今后的日子还仰仗它哥俩哩!

王二牛来到家门前,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大门不是像往常一样在里面插着,而是外面挂着锁。媳妇去了哪里?媳妇平日是不串门的呀!他摘下大门上挂着的锁,推开大门,把破三轮开进院子里,停了机器。

她原本是打算打开后挡板,支上桥板,把北京白、杜勒克哥俩放下来休息的。可这时的王二牛听到了屋里儿子的嘶哑的哭声,也就顾不得北京白、杜勒克哥俩了。他急忙打开屋门,蹿进屋里,炕上只有三个月的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王二牛的心都碎了!

王二牛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也许媳妇跑了,就是媳妇跑了,从儿子嘶哑的哭声中可以判断出跑的时间不短了。王二牛抱起儿子,没有顾得上关门,也没顾得上把北京白、杜勒克哥俩放下来休息,就径直朝吕四辈家走去。

有困难找组织,王二牛没等进屋就张开了嘴:“辈爷爷,我媳妇跑了!”

“赶快组织人找!”

吕四辈边说边打开了扩音器:“大小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还有有摩托车的年轻后生,听到广播后,马上来我这里集合!”

吕四辈喊话一般不超过两遍,这次他连喊了三遍。

对于吕四辈的广播,村民有些摸不着头脑,谁家着火啦?不对呀,着火要摩托车干么?那不是火上浇油吗?家里没事儿的或者爱打听闲事儿的村民也纷纷朝吕四辈家涌来。不长的时间,吕四辈家的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聚满了人,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小孩。

一看人也来的差不多了,特地又数了数有摩托车的人数,是18辆,吕四辈开始分配工作。王扈屯村委会王主任领一组,六辆摩托,12个人沿着洛巫路往北找,重点是洛北县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

王扈屯村支部扈委员领一组,六辆摩托,12个人从河北张大桥往南找,重点是洛南县长途汽车站,因为洛南县没有火车站;

王扈屯村支部王委员领一组,六辆摩托,12个人,负责巫镇的十个管区,81个村,重点是王扈屯管区;

计生主任胡巧云和几个身体还壮实的老党员带着家里没事儿的妇女同志们,负责小黄屯大集和村子里的犄角旮旯,能藏人的地方都查一遍。田野里应该没事,麦子地藏不住人。

驱车外出的三个组一定要坚持两点:第一,注意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第二,无论是找到人,还是找不到人,晚上十点前必须回我这里集合吃饭,不准在外面饮酒。

众人领了任务,匆匆离去,吕四辈又对村文书扈会计说:“让二牛用三轮车拉着你,去他的亲戚家转转。人摊上事儿,脑袋容易不受使唤,你一定要看好二牛,别出事儿。”

王二牛无精打采地回了家,几只馋嘴的母鸡从北屋里叫着窜出来,王二牛也没有理会它们。他把北京白、杜勒克哥俩从车上放下来,然后从粮囤里拾出一篮子玉米棒锤子倒在猪槽里。他开出三轮,锁上门,拉着扈会计去找人了。

人是带腿的,一旦跑了,哪有那么容易找回来。最先回来的是计生主任胡巧云这组,再就是王扈屯村支部王委员这组,接着去洛南县和洛北县的两组也在晚上十点之前先后赶了回来。每组回来的人都先到客厅给支书吕四辈回报找人的过程,都回报的结果是没找到。

每组回报完后,吕四辈都是那句话:“辛苦了,洗洗手,去吃饭吧!厨房里,自己盛,喝酒的,自己倒。”

对方都会说:“哪有你老人家辛苦,又费心,又费神的,还自己搭上东西!”

厨房的大锅里满满一锅白条炖茄子,还掺杂着些许的尖椒,都是时令菜。灶台上放着两盆子下酒小菜儿,一盆是煮花生米,一盆是葱调豆腐皮。靠南墙的地上蹲着一捆子洛北二曲,洛北二曲的旁边是很多捆子趵突泉啤酒。盘子、碗筷、酒杯都在橱子里整体地摆着,一看都是刚刚刷洗过的。两大方便袋子馒头放在挨着饭橱的条桌上。一切井然有序,这应该就是吕四辈媳妇一下午的劳动成果。

吕四辈媳妇这个从临清逃荒过来的临清猴,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