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1/1)

第五十节

一场秋雨拉开了秋天的序幕,气温渐渐冷了起来。早上外出的人们都穿上了厚厚外套,王二牛也找出了儿子王大肚的面包服和自己的黄大衣。这孩子贪长,去年新买的面包服,现在穿着就小了,今年还得买。今天周末,也是巫镇集,王二牛要带着儿子去集上吃早餐,也顺便转转北面的几家养猪户。

张老三的豆腐脑、油条西施的香油馃子在巫镇是很有名的。王二牛吃了两根油条,喝了碗豆腐脑就饱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大肚中间又加了一大勺子汤,拿油条沾着汤继续吃着。

这辆破三轮跟了他十多年,真给他下了力了,也真给他赚了钱了。可这天一冷,打火有点困难,早上摇了老半天才把它弄着。

王二牛清理着火花塞,等着儿子。这时从镇政府的方向走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他留着花白的胡须,头顶扎了一个羊角辫,左肩披着鼓鼓囊囊的搭子,右手握着一根带叉的打狗棍,打狗棍的叉上挂着一个破搪瓷茶缸子,破搪瓷缸子的盖儿与缸子的手柄用麻绳连接着,走起路来当当地响。

这老头王二牛认识,是崔庄的崔二赖子。

崔二赖子边走边唱:“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对共产党;不集资,不贷款,自带设备搞生产;无噪音,无污染,拉动内需促发展;不征地,不建房,工作只需一张床......”破搪瓷茶缸子给他伴着奏。

油条西施问:“这疯老头子唱的是什么呀?”

张老三答道:“不知道,听不明白他说的么。”

卖豆腐脑的张老三不知道,可王二牛知道。

王二牛在逍遥巷听人唱过,这是歪才读书人给小姐们写的段子。这些人不搞文艺创造,去拿诺贝尔文学奖,真是白瞎了这肚子文化。

不会是王二牛逛窑子的事传到了天津卫崔二赖子的耳朵里,这是专唱给他听的吧?有可能,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王二牛自己在心里嘀咕着,他与崔二赖子熟,他背着身子,装作没看见他。

这时,王扈屯村的扈会计骑车过来,他这是去镇上开会。见了崔二赖子下了车,说:“二赖子,找到助理了吗?”

“找到啦,扈会计。”崔二赖子点头哈腰地回答。

“领到钱了吗?”扈会计又问。

“领到啦,扈会计。”依旧点头哈腰地回答。

“还在天津混呀?”

“还在天津,扈会计。”

“这就回去呀?”

“这就走,中午就到啦,扈会计。”崔二赖子依旧是点头哈腰,依旧是恭恭敬敬。

崔二赖子宠得扈会计有点找不着北了,扈会计转向修车的王二牛,说:“二牛子,这两头猪能供上你找小姐了啵?”

众人哈哈地笑,王二牛红着脸,也不搭腔。

扈会计又说:“你看人家猪,忙活着赚钱,可都让你填了小姐的腚沟了,你就不如人家猪懂事儿、会过日子!”众人又是哈哈大笑,王二牛恨不得在地上找个劈缝钻进去。

一旁吃饭的儿子王大肚看到了父亲窘迫的处境、尴尬的表情心疼了,就对着扈会计骂:“我操你娘扈会计!”他找了一块大坷垃朝扈会计扔去,正投在扈会计的脑袋上,鲜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可了不得了,出人命了!”崔二赖子边喊边伴随着破搪瓷茶缸子叮叮当当的声音朝洛巫路跑去。

才十二三的王大肚一听知道闯祸了,就蹿到巫镇大集的人群里,看不见踪影了。

扈会计被王二牛送到镇卫生院,医生一看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就给扈会计剃了剃头发、消了消毒、上了点云南白药,包扎了一下,让他回家了。

你说这事弄得,就几句笑话,惹得扈会计会没开成,小白、小杜也没上的了工。

王二牛在巫镇大集上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儿子王大肚。熙熙攘攘的巫镇大集已经走得没几个人了,于是王二牛买了20个包子,开着三轮拉着小白、小杜哥俩回了家。

王大肚果然跑回来了,他左手拿着胡萝卜,右手写着作业,嘴里还咯嘣咯嘣地嚼着。这小子肚茬真好,早晨的豆腐脑、油条先消化光了。

狗日的脾气还挺暴,竞敢下死手,一坷垃就把嘴贱的扈会计的脑袋砸开了花,给他爹出了气。别吃胡萝卜了儿子哎,那个不当饭啊,还是吃包子吧,牛肉大葱的,你最爱吃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