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魔芋粉丝也是粮 (1/3)

缺衣又缺粮,翠花在自家房前屋后都走了无数遍。

还是,一点眉目都没有!

这天吃过早饭,后娘马氏突然道:“大头他娘,咱家坡地上的魔芋是不是该挖了啊?”

瞧瞧人家,不干活的人就是懂安排。

翠花一拍脑门:“可不是哟,娘,你要不说,我都忘记了!”

家里最远的坡地上,老袁头带着两儿子,还开荒种了两亩魔芋。

西南山区,食魔芋豆腐不知多少年历史了。

最早相传,这道菜,还是峨眉山的道士发明的。

反正在翠花记忆里的大夏朝,自家山民和村里人都爱吃。

那些个牙口不好的人,还觉得魔芋豆腐有肥肉的口感。

若是把魔芋豆腐和大油之物混搭做菜,沾了油气的魔芋就更显其美味了。

后世的魔芋,能玩出多少花样来?

除了魔芋豆腐,魔芋爽,关东煮里面的魔芋丝,还有干魔芋粉丝。

这么有饱腹感低脂肪的食物,是多少二十一世纪减肥妹妹的心头爱?

翠花有一阵子,就很爱吃酸辣魔芋粉丝。

她家饭店里面的魔芋品类,为了追求食品安全和口感,都是在自己家做的。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

如果把魔芋全做成魔芋粉丝,再和红薯粉条一般的做成干粉丝,不但吃的时候很方便,也很有利于储藏。

想到这个东西可以勉强纳入粗粮范畴,翠花就心情大好起来。

魔芋豆腐,家家都会做,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她不过只是把豆腐状,变成了粉条状而已,不算出奇!

挖了整整三天,才把坡地里的魔芋挖完。

全靠人力,一背篓一背篓的背回家。

有她这个大力士在,这点活计不在话下。

看着堆了一屋子的黑坨坨,真是芋生不可貌相。

做魔芋粉丝,还得利其器。

翠花找上了老袁头:“爹,你要得闲了,帮我做个漏勺吧。”

“要做成啥样子的呀?”大儿媳难得开一次口,袁老头哪有不应的道理。

“就是在咱家水瓢的底下给我多钻几十个孔,我想把魔芋豆腐做成魔芋粉丝。”

“那容易,就半天功夫的事,我给你做几个换着用!”

这算什么要求?

动动手的事儿!

不到半天时间,老袁头就打了两个比大人脸还大的木瓢出来。

他在两个木瓢的底部钻了几十个孔。

儿媳妇说要把粉团糊糊从这个孔里漏下去,老袁头还自己琢磨出了最适合的孔距。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一看,就趁手!

不过,想要做魔芋粉丝,就得先把魔芋淀粉做出来先。

给魔芋削皮是最麻烦的一件事。

魔芋里面的浆水,如果沾染到皮肤上后很容易刺痒。

“还得靠我们这些老家伙,皮糙肉厚不妨事!大头娘,你放着吧,我来!”

马氏难得愿意干点活儿,翠花爽快的把削皮的活儿都扔给了她。

削皮后的魔芋和芋头一样白胖胖的,很惹人爱。

翠花在木桶里拿了砍刀,把魔芋全都剁成了碎块。

魔芋块里加一定比例的水,再在石磨里,把魔芋块磨成了芋泥浆水状。

磨出来的芋泥水,还需要静置一晚。

最后再轻轻把桶面上的水倒掉,桶底,就留下了一层白白的魔芋淀粉。

湿魔芋粉,还要在太阳底下晒上三天才得。

一屋子的魔芋也不扛造。

在婆媳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十天后,收获魔芋干粉五十斤。

别嫌少,这可是两亩魔芋坡地的收获了!

有了魔芋粉,就到了做粉丝的最后一个环节。

草木灰水和魔芋粉的比例翠花还在琢磨,试验了好几次才掌握好了它们的比例。

温草木灰水和魔芋干粉搅拌后,一起入锅,用大火开煮一刻钟,期间需要不停的搅拌芋泥。

最后,另起一锅,把芋泥趁热倒入大木漏勺,在用力拍打出粉条来。

待所有粉条拍入锅后,再小火转大火煮开。

其实这个步骤和做魔芋豆腐一样的。

家常做法,就是把魔芋粉和草木灰搅拌加热凝固,然后给切成豆腐般大小,再煮沸。

这里就是把块状变成了粉丝状。

煮熟的粉丝再捞出,泡在冷水,等待冷却。

全家都伸长了脖子,盼着一品魔芋粉丝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