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黄巢名动京城,每天来清风阁的人,数之不尽,更有富家小姐扮男装前来,只为听书。
一些公子哥连妞都不泡了,专心的喝酒听书,没有办法,唐朝的娱乐设施太少和太简陋了。
除了赌博和小游戏以外,就是漂亮妹子玩多了,也会腻,所以在黄巢讲三国演义的时候,瞬间就俘获了绝大数人。
就像89年代突然让他玩黑猴一般,碾压式的一种程度。
只不过在今天
黄巢讲完三国之后并未离去,而是缓缓的看向四周,他想要论道以及提出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对于儒家来说是个新道统,也对自己未来的科学发展做铺垫,不然以当今儒家的思想,奇技淫巧4个字,就能把自己打死。
而所有人,听到三国演义的作者,居然要与他们一起论道,顿时兴奋无比。
论道比讨论朝政还要严肃庄重,所以一般是不会开。
“没想到,我等既然可论道,不知道先生要论什么道?”
黄巢:“诸子百家,百家之道,不知台下有谁,上来与我一并论道”
这个时期的论道,不是后世的辩证,他是非常庄重,不同的思想对立活下来那个可以名扬天下,一统天下人的思想,给人们的思想上,打上标记。
“既然先生如此自信,某乃道家子弟,前来一问。”
道家和道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家是思想,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可以不是道教中人。
但是他拥有比较高的道家思想,可以自称为道家。
另一种就是道家思想而形成的宗教,所以叫道教
黄巢点点头:“可”
“我想问先生,老子的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
“天地如何而来,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道德经所讲,无非就是天事人”
“那我道家的核心又是什么”
“无为而为,道法自然。
无为而为:不刻意去做某件事,而是顺其自然地去做,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这种“无为”并不是真正的不作为,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为”。
道法自然:道是宇宙的本原和规律,万物都遵循道的法则。在大势之中循大势而为,不去逆转”
“先生高见在下佩服”
就在同一时间,整个长安都疯传黄巢在清风阁论道。
来的人越来越多,百家门徒都聚集了过来。
在这个时候你要论道,也就意味着你有新的思想,新的道统要公布于天下。
所以才要百家论道,去验证这个思想是否能够成立,更是要接住各省各郡百家的考验。
这场论的只不过是第1场,如果新道统真的需要成立的话,那就需要黄巢本人或者是门下子弟去各省各郡论道。
就在不远处,来了三位黄巢一直想见的名士。
“某长孙无忌,乃法家,敢问先生何为礼法”
长孙无忌说完这句话,还点了点头,向黄巢表示友好,黄巢自然知道,估计是秦王府那边来的人,助自己一臂之力。
礼法在法家视为核心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算是送分题。
“法源于儒,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便有人提出了礼法,本人觉得根本思想在于外儒内法,以道德约束天下,以法治管理天下,人若是突破了道德伦理而杀人,那么便依法处置,所以才有了先礼后法的概念。”
“先生高见”
还未等房玄龄杜如晦讲话,有一人提前问道:
“那何为儒?先生竟然能够写出为天地立心……必有圣人之志!”
“天呐,大儒王通居然在这”
“他不是隐居不愿意做官吗?为何会在这?”
黄巢没想到,王通居然会在这里,秦王府请来助阵的,还是自己来的?
王通未来半个朝堂都是他的门生,在隋朝时,便是鼎鼎有名的饱学之士。
王通这个人或许不出名,但他教出来的学生,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李靖,魏征,王珪……
这也是为什么李建成死后,魏征还能留下继续做官的一大原因之一,都是同出一门,是什么货色?有几分才华都是清楚的。
房玄龄杜如晦见自己老师都开口了,也不好阻拦,只好静静地看着。
又有些期待的看向,台上那位青衣少年,接下来要论的道。
百家论道虽然说是百家,其实只要获得核心三大思想的认可就行,道儒法,剩下的能答就答,不能答就浑水摸鱼,摸过去就行了。
“现在的儒,不是圣人的儒!”
黄巢一言震惊四座,这是要干嘛?这是要对立天下儒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