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生不如死,心如死灰,这时的死亡不再可怕,反而是彻底解脱的巨大诱惑,更何况大家都死了,他又有什么脸苟活?于是在清军主帅出选择题时,他毫不犹豫地即对清军主帅说:“投降是不可能,这辈子也不可能投降。你千万别放我走,放我走我也不走,我早就活得不奈烦了,你现在放了我我一会儿也会自杀,也不用再麻烦别人,索性你我个痛快。死在城里风水不好,请允许我自己选个地方。”
清军主帅同意了,按照吴应箕的要求到了城外的一座小山。
吴应箕是全才,不但懂五经四书,风水运势、阳阳八卦、奇门遁甲都懂一些。出于对后辈的强烈愧疚,他决定在墓葬上进行补偿,一边走一边利用自己的风水知识观察山水走势地穴龙脉,根据十不葬、十不向的原则进行甄选,最后挑了一处前后靠、左右抱、青龙白虎相护、可荫子孙的龙脉吉穴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死处,让清人在这里动手并就地掩埋。
在刽子手动手前,吴应箕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告诉刽子手,像他这样的名人不应该死在基层战士手里,负责行刑的至少应该是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请求对方换人执行。二是要求戴着帽子受刑,因为帽子代表了他明朝官员的身份,方便到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后迅速让先报到人根据他帽子的制式认出是大明的臣子。
都要死的人了还要在细节上纠结,可见一方面是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眷恋,一方面是对大明深深的悲哀,一般没死过的人是无法明白将死之人是怎么想的。
吴应箕死了,不过其成为圣斗士的经历才刚刚开始:一是清兵割其头后,挂上了城墙上,将其作为反面教材教育人民群众跟朝廷作对没有好下场。没想到的是,吴应箕的脑袋“入郭门如生,三日不变”。二是传说刑处至今血迹犹存,风吹日晒朱颜不改。三是若干年后,顺治、乾隆两任皇帝脑洞大开,日理万机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死了多少年的吴应其翻案,追认吴应箕为烈士,为其修庙扫墓,烧钱添土。这件事非常有意思,祖上杀人后人追认,先当这个后立那个,这脑回路转的实在是邪乎,具体原因后文讲到。
总结吴应箕一生,基本上是个悲剧,除了出了一系列名声不是很大的文学著作便没有怎么灿烂过,但这无损他是条汉子、是个愿为理想付出生命的义士。吴应箕身上的闪光点不在其生,而在其死,他不欠着大明什么,甚至大明还欠着他的,他没必要为必死的大明陪葬,并且清人也给出了其它的选择,但他自己找死,用生命来实践他的价值观。
吴应箕的故事结束,根据惯例,用一首诗来强行升化一下主题: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非是春光外菊花。
提到吴应箕,有一位革命烈士不得不提——矍秋白。瞿秋白和吴应箕几乎一样,面对即将行刑的刽子手,非常淡定地给自己挑选了墓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然后从容就义,慷慨赴死。其短暂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近代来极难得一见的诗句佳作“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