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阮胡子的故事——揭贴 (2/3)

,一夜之间妇孺皆知,阮胡子成功走进了千家万户。

大家对揭贴的内容深信不疑:原来阮胡子是个贪官;原来这个贪官还是阉党;这个阉党每天灯红酒绿,没有一点痛心疾首洗心革命的样子;这个阉党成员竟然想翻案,若不是想翻案干嘛要开文工团?开文工团为什么要结交达官显贵?

想到身边这个平时待人和善慈眉善目的邻居竟然是危险人物,想到这个危险人物随时可能掀起血雨腥风,想到身边的院子里竟然在构造着一个惊天大阴谋,市民朋友都不由感到害怕,包藏祸心的反革命集团就在身边,大家只怕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大家更感谢复社诸生火眼金睛,识破了阮胡子的险恶居心,让大家免于吃瓜落。

人民群众很快分成了三派:一部分责任感、正义感都很强、但智商不是很高的群众受到撩拨非常生气,义愤填膺,几乎忍不住要一起去踹阮胡子家大门;部分聪明的认为事有蹊跷,不愿偏听偏信,保持了不偏不倚态度,静待事情发展;而更大多数的是好事者,隔岸观火,悠闲吃瓜。

吃瓜群众占了大多数,对他们来讲,无论复社才子还是阉党骨干都是活着的传奇,是高高如在云端的神仙。现传奇和神仙们一改平日的道貌岸然风清云淡,撕掉了云山露罩,露出本来面目不顾脸皮掐了起来,实在是难得奇观,够劲爆够刺激。每有亲朋好友聚会,大家总会悄悄互相打探和传播,然后会心一笑,一边煞有介事分析着豪门大户的恩怨情仇,一边展望未来,企盼着还有后文,放把火、搞下台几个甚至是死上几个就完美了,总之是看热闹不怕事大。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失真放大发酵,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离谱,渐渐传出了阮胡子这里藏有十万甲兵、无数军火,皇冠龙袍等装备,各个版本一个比一个危言耸听。

《揭贴》在领导干部中间也引起了极大反响。大量领导干部由于位置较高,掌握的信息比较准确,对揭帖内容的真伪有着较强的辨别能力,觉得《揭贴》的内容觉得太过荒谬,更觉得阮胡子倒霉,惹上了这帮正义感爆棚的小家伙,癞蛤蟆跳脚面上——不咬人他膈应人,大家都想看看阮胡子会做何反应。

包括部分东林党员和一部分复社成员也认为《揭贴》太过夸张,严重失真,违反了基本的因果逻辑,阮胡子无非是搞了个曲艺团,能有多大的罪过,复社搞得阮胡子搞不得;复社做什么也是代表正义代表月亮,阮胡子做什么也是别有用心,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事情做的有点过了。

凭心而论,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度还不如洗衣粉。洗衣粉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化学武器,而揭帖中的例子则完全是捕风捉影,无影无形。

无论是否相信,无论是否不满,大家都清一色选择了远离阮胡子,哪怕是真心想替阉党翻案的人、替阮胡子感到委屈的人、觉得复社做事不厚道的人也都离阮胡子远远的,只怕被阮胡子给连累了。这些年来,在朝廷的宣传引导下阉党已被百姓视为粪坑,阮胡子在这个坑早就被薰臭了,沾上谁了搞臭谁。大家都在打倒阮胡子,谁敢接近阮胡子;大家都在声讨阮胡子,谁还敢冒着民愤去替阮胡子说话,便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说句公道话会被认为是在与民意作对,别人打压你抬举,别人声讨你支持,这样做会被怀疑为阮胡子的同党,会被扣上阉党的帽子。谁又不是阮胡子亲爹或亲儿子,不会为了声援阮胡子挺身面出替阮胡子挡子弹。

在《揭贴》事件中,南京政府是什么态度?政府没态度。南京政府官员们能走上高位,哪个也不是吃素的,一个比一个猴精,深谙捕风捉影、双重标准这些的门道,玩上纲上线比复社后生们更顺溜,都是他们当年玩剩下的东西,复社的的说辞能迷惑了群众却迷惑不了朝廷官员。朝廷官员不用调查也清楚,阮胡子这些年来乖巧可爱,乐善好施,唾面自干,遵纪守法,足额纳税,还给寡妇挑过水,十足的模范公民,确实没犯什么大错,唯一的错误交友不慎,而交友不慎不构成违法犯罪,若当真去调查和处理阮胡子则是小题大作,被复社当枪使了。更何况大家还想着风声过了去阮胡子那里喝茶看戏,顺便和戏班子的小姐姐们谈理想,不愿和阮胡子翻脸。

若南京政府想要公事公办,那复社诸生麻烦了,他们至少触犯了以下几项法律:扰乱社会治安、妨碍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造谣诽谤他人、非法串聚、非法聚众滋事、冒名签章罪、影响市场环境卫生罪等,数罪并罚加上团伙作案性质,足够把这一百四十余名复社骨干全抓了,在南京监狱里办起复社专场。

但南京政府官员真不敢公事公办。复社小孩子嘴硬心黑手段狠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组织和家长,处理了复社会引来东林的不满,这事情可就不得不搞大了。再者此事涉及阉党,反阉是政治正确,大方向无误。若真敢处理了反阉人士,崇祯又会怎么想?到时的大家的下场只怕会比阮胡子还惨。

于是,在法律和大局面前,在公平和偏私面前,聪明的官员们毫无例外选择了大局和偏私,不认为揭帖事件是政治事件,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