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侯方域的故事——听书 (2/2)

平进行了肯定,对他坚决远离阮胡子表示赞赏,对他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慰问和感谢,鼓励他开拓创新,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一番闲聊后,柳麻子决定演出的最新创作的单口相声《论语——孔子回国》章节选段。

前面说过,《论语》即孔夫子语录,是我国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没有之一,从隋朝开始便作为法定公务员考试大纲和教材而流传天下,是所有学子的启蒙篇章和精读课本,若古代有版权,孔子的后人完全可以籍此版权挣的盆满锅溢。

侯方域三位社长都是当时才子,识字启蒙即《论语》,一生不知道翻烂了多少本,听说柳麻子要讲论语,大家心里不由暗笑,觉得柳麻子实在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过都没说什么,想看看柳麻子能讲出什么花来。

柳老师确实不同凡响,他对《论语》进行了艺术加工,信口胡侃了一个比较无聊的故事。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知道:鲁国内乱时,孔子出逃至齐国,静下心来后开始研究音乐,一度达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后来终于大成,发表了若干音乐论文。柳麻子的相声出彩的地方在后半段:孔子学成回国后,发现鲁国官场黑暗,朝廷给三大家族把控,心里很是不高兴,在一次给慕名前来的乐师们讲课时,顺便上了堂政治课,揭露了鲁国反动朝廷的本质。乐官们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音乐不能为反动朝廷服务的道理,纷纷离开鲁国去了别的国家就业。

柳麻子这不是讲故事,而是编故事,并且编的是政治故事。故事虽短,但借古讽今,心机颇深,巧妙影射了复社利用揭帖打倒阮胡子的事件。在故事中,阮胡子成了腐朽的鲁国朝廷,柳麻子成了幡然醒悟弃暗投明的乐师,而发表《揭帖》的复社诸人则被比喻成了为大家指明道路的孔圣人。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柳老师的艺术天分,活学活用古为今用,圣人微言大义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更展示了柳老师极高的情商,不知不觉不动声色之间给复社诸位听众戴上了一顶高帽,量身定做,让人戴得既舒服又不必难为情,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使人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果然是史上最为成功的说书人!

三位才子也是会来事的人,花花轿子众人抬,你好我好大家好,当下即哈哈大笑道:“柳老师人品高绝,胸襟洒脱,是我辈中人,说书乃其余技耳,果然还是麻大哥的点子多!”

此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阮胡子在复社这里已经活成了笑话。复社每每聚会都是,都会把阮胡子作为话题,声讨阮胡子当初干过什么事,被打时有多儿狼狈,最近有什么倒霉事,添油加醋编派些阮胡子的可笑事,一群老六集体笑话一个老八。

一群复社人员显摆祖安文化,可怜的阮胡子快气炸了,这么方正严肃端庄正派的一个人,从头到脚找不到任何笑点,怎么忽然之间就活成了笑话,他心里暗暗发誓,谁敢笑我我让谁哭,今天你们笑的高兴将来便会哭的多伤心,将来我老阮将复社团灭时,看看你们将来还能不能笑出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