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受封盛景皇恩浩 (1/2)

梁清婉闻言,背脊一阵发凉,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楚敬阁老的清廉,满朝皆知,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他下意识地用袖口擦了擦汗,只觉得殿内香烛的味道都变得浓重起来,令人窒息。

曾秀兰已是泣不成声,瘦弱的身子微微颤抖,仿佛风中摇曳的残烛。

夏婉清轻轻地拍了拍曾秀兰的手背,无声地安慰着她。

灵堂内气氛凝重,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

曾秀兰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用手帕拭去眼泪,拉着夏婉清的手,颤巍巍地走到明宣帝面前,“谢皇上隆恩。”

明宣帝虚扶一把,示意一旁的宫女上前搀扶着曾秀兰。

“老人家节哀。”他语气温和,目光却落在夏婉清身上,“这是……”

“回皇上,这是老臣的外孙女,婉清。”曾秀兰恭敬地回答。

夏婉清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民女夏婉清,叩见皇上。”

众人心中皆是一惊,不明白皇上为何会对一个孩子如此关注。

明宣帝看着眼前这个不过七岁的小女孩,心中竟生出一丝好奇。

小小年纪,面对帝王,竟能如此镇定自若,着实难得。

“抬起头来。”明宣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夏婉清缓缓抬头,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不卑不亢地迎上明宣帝的目光。

那双眼中,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畏惧,反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睿智。

明宣帝心中暗暗赞赏,这孩子的眼神,竟让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小女孩的五官精致,眉眼间依稀可见楚敬阁老的影子,只是更多了几分灵动和秀气。

她肤色白皙,吹弹可破,即便穿着素净的孝服,也难掩其清丽脱俗的气质。

殿内气氛,因着这一番简单的对话,似乎轻松了不少。

明宣帝看着她,嘴角微微上扬,“好孩子……”他顿了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你外祖父……”

明宣帝顿了顿,目光落在夏婉清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你外祖父一生为国为民,朕心甚慰。如今他仙逝,朕也甚为悲痛。”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温和,“孩子,你外祖父一生光明磊落,你当以他为榜样,好好长大。”

翌日清晨,夏婉清正细嚼着碗中的白粥,清淡的米香在口中弥漫。

忽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名小厮神色慌张地跑进饭厅,语气激动,“小姐,宫里…宫里来人了!”

夏婉清拿着瓷勺的手一顿,勺中莹白的米粥顺着勺边滑落,在深色的桌面上溅开一朵小小的花。

宫里来人?

她心中疑惑,难道是……

“小姐,圣旨到!”尖细的唱喝声由远及近,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楚府上空回荡。

夏婉清心中猛地一震,圣旨?

怎么会是圣旨?

她放下手中的瓷勺,一股难以名状的惊愕涌上心头。

前世的这个时候,并没有圣旨降临楚府,更没有自己被封为县主的事情发生。

难道……

是因为昨日在灵堂之上,自己出现在了明宣帝面前?

夏婉清思绪翻涌,努力回忆着昨日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小姐,您怎么还愣着呢?快出去接旨啊!”苏暖玉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将夏婉清从沉思中拉回现实。

夏婉清猛地回过神,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起身理了理略显褶皱的衣襟。

“走吧。”夏婉清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她快步走出饭厅,朝着前院走去。

脚步略显急促,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度,却掩盖不住她内心翻涌的波澜。

苏暖玉紧随其后,小声提醒道:“小姐,老夫人……”

苏暖玉亦步亦趋地跟着,想起什么似的,压低声音道:“小姐,老夫人正在摆桌案香台呢,说是要焚香接旨。”夏婉清脚步一顿,一股莫名的紧张感涌上心头,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行,不能让老太监久等。

她加快了脚步,几乎是小跑起来,衣袂翻飞间,一颗心砰砰直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一般。

“小姐,您慢些,仔细脚下!”苏暖玉在后面跟着,一路小跑,险些撞上夏婉清。

她喘了口气,又道,“您也先净净手,别失礼了。”夏婉清这才意识到自己双手还沾着早膳的米粒,指尖甚至还残留着粥水的黏腻感。

这要是被宫里的人瞧见了,岂不是要笑话楚家没有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