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探宅归来谋银钱 (1/2)

于翠家的领着苏暖香出了府,一路向东。

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耳边不时传来街市上的嘈杂声,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路人的交谈声。

朝着玉壶胡同而去的路上,能看到街边的房屋虽不如京城中心那般华丽,但也整齐干净,视觉上给人一种清爽雅致之感。

玉壶胡同位于东大街,虽不及京城中心繁华,却也干净整洁,颇有几分雅致。

行至胡同深处,便见一朱红色大门,门上铜环在阳光的照耀下锃亮,透着几分贵气,那铜环摸上去凉凉的,却有一种厚重感。

这便是明宣帝当年赏赐给夏婉清的宅子。

守门的尤老爹一见是夏府的人,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殷勤地打开了大门,那笑容在脸上堆起了层层皱纹。

“两位姑娘来了,快请进,快请进!老爷吩咐过,夏府的人来,务必以贵客之礼相待。”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讨好。

于翠家的和苏暖香随着尤老爹进了院子。

宅子虽然有些年头,但看得出维护得当,院内花木扶疏,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轻轻诉说着宅子的故事。

假山流水潺潺,那清脆的流水声让人心生宁静,一派清幽景象。

两人绕着院子走了一圈,仔细查看了房屋、花园、厨房等处,手指触碰着墙壁和栏杆,能感觉到岁月的痕迹。

又向尤老爹详细询问了宅子的情况,包括房屋的数量、大小、朝向,以及水井、地窖等设施是否完好。

尤老爹一一作答,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的声音沉稳而恭敬。

回到夏府后,于翠家的见夏婉清在院中看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于翠家的便上前禀报:“县主,老奴已经带着暖香去玉壶胡同的宅子看过了。”

夏婉清放下手中的书卷,那纸张翻动的声音很轻,她示意于翠家的细说。

于翠家的便将宅子的情况一一道来:“那宅子位置不错,离东大街不远,交通便利。宅子虽不大,却五脏俱全,共有三进院子,房屋二十余间,还有花园、假山、鱼池等。尤老爹说,宅子里的家具摆设都保存完好,随时可以入住……”

夏婉清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那敲击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待于翠家的说完,她才缓缓开口:“嗯,我知道了。待外祖父的丧事办完……”她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还有其他的安排。”

夏婉清听完于翠家的汇报,轻轻颔首,眉宇间透着一股不符合她年纪的沉稳。

“嗯,待外祖父的丧事办完,便让吕福总管去请城西的漆匠过来,将宅子里那些旧家具翻新一遍。虽说保存完好,到底有些年头了。”

于翠家的闻言一愣,随即连忙说道:“县主,府里也有几个漆工,手艺都不错,何必再去外面请?”夏府虽然败落,但一些老仆人还在,手艺也并未丢下。

夏婉清淡淡一笑,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府里的漆工另有安排。你去告诉吕福总管,请城西的漆匠,工钱按照市价再加两成,除月例之外,每日另加十文钱的辛苦费。”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有些局促的苏暖香身上,补充道:“天气炎热,每日再给两位漆匠师傅准备一些酸梅汤和绿豆汤,莫要怠慢了。”

于翠家的怔了怔,眼眶竟有些湿润,她感觉心里暖暖的,县主这是体恤下人辛苦啊!

从前,县主是何等的天真烂漫,何曾想过这些琐碎之事?

如今,却是事事周全,思虑妥当,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县主仁厚,老奴替那些漆匠师傅谢过县主赏赐。”于翠家的哽咽着说道。

夏婉清摆摆手,“不必言谢,都是应做的。外祖父丧事期间,府里上下都辛苦了。”她停顿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待宅子修缮完毕,我便将它租出去。”

“租出去?”于翠家的和苏暖香异口同声,眼中满是惊讶。

夏婉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如今这世道……”她拿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那茶水入口温热,口感有些苦涩,语气意味深长,“手里有些银钱傍身,总是好的。”

于翠家的看着眼前这位仿佛脱胎换骨的县主,心中五味杂陈……

于翠家的眼中泛着泪光,心中五味杂陈。

从前的那位天真烂漫的县主,如今已变得处事冷静,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她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不再是老夫人担心的不懂事孩子,而是夏府的顶梁柱。

“县主,您真是变化很大,老奴看着都心疼。”

夏婉清轻轻点头,目光坚定。

“于翠家的,你知道,我前世婚后没有钱财的悲惨遭遇。那时,我虽有爵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