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乾看着她,眼中满是骄傲。
他的嫣然,一定会成为开国大典上最耀眼的存在。
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薛承乾每日忙于处理政务。
而与此同时,远在大离国的皇宫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女帝叶锦秀,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御驾亲征,本想一举击溃北蛮,扩张领土,却不想惨遭败北,损兵折将。
战争的失败让她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她把自己关在寝宫里,不吃不喝,整日以泪洗面。
宫女们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出,生怕触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女帝。
终于,在明国开国大典即将到来之际,叶锦秀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她清楚,自己不能再沉溺于悲伤之中,必须振作起来,带领大离国走出困境。
然而,还没等她喘口气,北蛮就送来了一封停战协定。
协定的内容简单明了,却也无比残酷:割让三座城池,换取北蛮退兵。
叶锦秀看着这份协定,怒火中烧。
她猛地将协定摔在地上,咬牙切齿地骂道:
“这群蛮夷,欺人太甚!”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主和派官员战战兢兢地劝谏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兵力不足,不如先答应北蛮的要求,休养生息,待日后强盛了再图复仇。”
“放屁!”
叶锦秀怒吼一声,吓得众臣噤若寒蝉。
“北蛮屡次进犯,如今更是趁火打劫,朕岂能容忍!他们定是扛不住了才想休养生息,我大离岂能做那丧权辱国的苟且之事!”
她猛地站起身,眼神凌厉地扫视着众臣。
“传朕旨意,兵部立刻组建能战之兵,全力抵抗北蛮!朕要让这些蛮夷知道,大离的土地,一寸也不能让!”
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主战派官员纷纷表示支持,而主和派官员则一个个面如土色,不敢再开口。
叶锦秀的怒吼,在大殿内回荡,却在殿外激起了一片窃窃私语。
并非所有大臣都赞同她强硬的态度。
尤其是在经历了惨败之后,国库空虚,民心涣散,再战无疑是雪上加霜。
“陛下。”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
“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休养生息,而非意气用事,再次挑起战端啊!”
“安抚百姓?”
叶锦秀冷笑一声。
“拿什么安抚?拿割让的城池,拿丧失的国土吗?到那时,百姓只会更加怨声载道!”
老臣还想再劝,却被叶锦秀凌厉的眼神逼退,她环视一周,语气冰冷。
“还有谁要劝朕割地求和的,尽管站出来!”
大殿内一片死寂,无人敢再发出异议。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
“陛下,臣并非主张割地求和,只是……民间对薛承乾的呼声越来越高……”
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叶锦秀的脸色,继续说道:
“百姓皆说,此次战败,皆因薛承乾不在朝中指挥所致。如今大离内忧外患,唯有迎回薛承乾,方能安定民心,重振国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附和,有人反对,一时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嘈杂不堪。
叶锦秀的脸色也变得阴晴不定。
薛承乾,这个名字,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她的心里。
她如何不知民间对薛承乾的呼声?
当年,薛承乾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百姓爱戴。而她,虽然是女帝,却始终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如今,薛承乾建立明国,自立为帝,更是让她如鲠在喉。
“迎回薛承乾?”
叶锦秀冷笑一声。
“他如今是明国皇帝,岂会轻易回来?更何况,就算他回来了,朕又该如何自处?”
她的话,让朝堂上的大臣们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们知道,叶锦秀对薛承乾的感情复杂,既有爱慕,也有嫉妒,更有深深的忌惮。
“陛下。”
先前那名年轻官员再次开口。
“臣以为,可以派使臣前往明国,以贺开国大典为名,暗中与薛承乾接触,试探他的口风。若他能回心转意,重返大离,自然是最好。即便不能,也能借此机会,了解明国的虚实,为日后打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