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蓬莱故事会之君因何来 (1/2)

贝矩:……

“这TMD好尴尬啊……”贝矩心底又是一阵吐槽。

女子直接跳过讲解环节,而是继续放大其中的一个格子形成新的一个个小格子。如是重复四次,这次展示出来的是一个恒星系格子放大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格子。这是个一大一小的双恒星带着一堆行星和小行星组成的星系。靠近大恒星的格子线明显出现了向恒星外扭曲凸起的现象,靠近小恒星的格子线则略微向恒星内测凸起,靠近行星的格子线则变化不明显,整个恒星系的大格子线还算是个规整的格子线。

女子继续讲解:“根据观测和推导,高能会将构成空间三维的物质向外推,而引力场则会将构成空间三维的物质向里吸引。同时构成空间维度的物质自身也有很强的抗拉伸强度。三者有个平衡区域,即物体散溢的高能和引力场综合作用力度小于空间物质自身的抗拉伸强度,则空间稳定。”女子指了指格子线规整的行星区,继续说道:“如果物体散溢的高能跟引力场综合作用力度高于空间物质自身的抗拉伸强度,则空间物质会扭曲。具体的扭曲方向视物体散溢的高能和引力场的强度对比,高能强过引力则向外凸起。”女子指了指大恒星所在的格子,继续说:“引力强过高能则向内凹陷。”女子又指了指小恒星所在的格子。“初始宇宙的空间三维物质的稳定性是非常强的,但随着宇宙大战和宇宙天灾,空间三维物质的稳定性降低,当然,因着大战和天灾波及程度不同,宇宙中不同位置的空间稳定性不同。”女子补充解释道。

“那有没有最小空间?物质内部呢?”贝矩问道。

“理论上有最小空间,但现实中无法观测,因为我们都只能间接的去了解构成空间三维的物质。物质内部是否包函三维物质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三维物质无处不在,毕竟是构成空间三维的物质,只要是三维空间的物体都有空间三维物质。有人则认为物体本身不包括空间三维物质,空间三维物质跟物体不发生作用,只跟能量发生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观点。”女子继续解释道,同时将图像切换回虫洞的投影:“这里不展开,你后边会慢慢了解的,现在说一下当空间三维物质的稳定被彻底破坏,即空间三维物质扭曲超过一定阈值后,三维物质线断裂,就形成了一个跳出和进入三维空间的出入口,即我们所说的虫洞。”女子指着虫洞的投影解释道。

“但是,空间物质比较奇特的另一个地方,就是虫洞总是成对出现的,哪怕目的地的空间物质并没有受到任何扰动,甚至本身的强度也没有受到干扰,虫洞都会同频出现。”女子又操作了一下图像,现在投影上是两个虫洞,一个凝实,一个虚幻。“原理现在无法说明,但是现象就是这么个现象。不过虽然虫洞总是成对出现,但是只有主动开启侧能被观察到,而被动开启侧则无法观察,似乎是个虚拟的。而且物质只能从主动开启侧进入,从被动开启侧驶出。这是深空跳跃的原理。”女子操作的投影上显示出一条舰船从一端进入虫洞,从另一端驶出,但返回的时候,舰船直接穿过了虫洞,依旧留在目的地空间中。

“后来又发现了虫洞的耦合,即主动在两个相邻的区域开启虫洞,经过调频,这两个区域的虫洞会发生耦合。耦合之后虚拟虫洞或许消失或许融合到了另一方的实体虫洞中。耦合后虫洞稳定性会提升,维持虫洞的能量下降,而且允许双向通行,这就是星门的原理。”女子切换道立方体图,在相邻的两个格子中放入两个虫洞,形成星门进行演示着。

“星门链接的距离十分有限,目前最大最先进的星门能连通的距离也不过是两个超星系团间架设,还得是两个超星系团间距离最近的两点。至于界域间星门想都别想,哪怕最近的两个界域之间都无法通航星门。”女子继续说道。

“那蓬莱界域的通道呢?”贝矩语气嘲讽,“听上去这就是界域星门。”

“算是吧。”白竹思考了一阵子,低头摆弄了一下平板似乎确认了什么:“不过我们判断,这个通道更像是依附于界域膜系统的存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星门。况且,这片界域群也不掌握这个技术……”

“自然界有耦合的虫洞么?”贝矩想起了玩游戏时穿梭的虫洞问道。

“有。”女子肯定的回答道。“但是,这些自然开启的耦合虫洞是在第三次宇宙大战后才出现的,而且十分不稳定。当然更多的是单向的虫洞。”

“后来,人们发现,在一个区域开启一定频率的信号,深空跃迁的飞船如果能在开启深空跃迁虫洞前先锁定这个信号,就能实现相对精准且定向的单向深空跳跃。”女子在一个格子里放了一个信号,然后另一个格子开启的虫洞就连接上了这个信号,出口的虚拟虫洞直接开启在了信号处。“同样原理不明,只是知道这么个现象。”女子继续补充道:“而且一般情况下,这种定向跳跃距离会比较短,但是支持多个虫洞的锁定。”

贝矩:“诱导……”因着经常在游戏里用这个功能,贝矩一听就明白了。“这深井冰不会是去玩了阵子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