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希望计划启动 (2/3)

声音交织在一起,有质疑,有忧虑,也有不甘。林宏见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各位领导,我知道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尝试,人类就只有坐以待毙。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如今面临如此绝境,我们更应团结一心,放手一搏。”

林宏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会议室的气氛稍稍缓和。领导们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权衡利弊,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坐在会议桌首位的国家元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视全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同志们,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我们不能退缩。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决定孤注一掷,全力支持钟致远启动‘希望计划’,建造能承载部分人类逃离绝境、探寻生机的太空舰。”

元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短暂却有力的掌声,这掌声中既有决心,也有悲壮。钟致远听到这一决定,心中既沉重又激昂。他明白,从这一刻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一场与时间赛跑、关乎人类存续的生死较量正式拉开了帷幕。

“钟致远同志,国家将倾尽一切资源支持你,你务必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希望计划’顺利完成。这不仅是你个人的使命,更是全人类的希望之光。”元首走到钟致远面前,目光坚定地看着他,有力地握住了他的手。

钟致远眼眶微微湿润,他用力地点点头:“请领导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为人类闯出一条生路。”

会议结束后,钟致远和林宏迅速返回科学院。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心中却都在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回到科学院,他们立刻召集了院内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热烈。钟致远站在讲台上,将“希望计划”的详细情况向众人一一说明,包括太空舰的设计要求、技术难点、建造时间表等。专家们听完后,没有丝毫退缩,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加入项目团队。

“我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太空舰的总体设计我来负责,保证不辱使命!”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炯炯有神的老专家率先表态。

“我精通材料科学,一定研发出能抵御宇宙射线、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为太空舰保驾护航。”一位中年女科学家也不甘示弱。

“还有我,我在能源领域有多年研究经验,会想尽办法攻克太空舰的动力难题,让它拥有足够强大的动力驶向宇宙深处。”一位年轻的学者激动地说道。

看着专家们斗志昂扬的样子,钟致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不畏艰险的伙伴,人类或许真的能在绝境中寻得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计划”全面启动。科学院内一片忙碌景象,各个实验室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钟致远穿梭在各个项目组之间,协调资源、解决问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却依然精神抖擞,他心中燃烧着的希望之火,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在太空舰总体设计组,专家们对着巨大的图纸反复研讨,从船体结构到舱室布局,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的优化。为了尽可能多地承载人类,又要保证太空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太空舰的设计方案日趋完美。

材料研发实验室里,各种新型材料在高温炉、压力舱等设备中经受着严苛考验。科研人员们不断调整材料配方,观察其性能变化,一次次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终于,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能有效抵御宇宙射线的合金材料被成功研发出来,为太空舰的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实验组更是面临巨大挑战。传统能源显然无法满足太空舰漫长的星际航行需求,科研人员们将目光投向了可控核聚变、反物质能源等前沿领域。他们在巨大的实验装置中,模拟宇宙极端环境,尝试驯服这些强大而又危险的能源。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一种新型的可控核聚变引擎原型机诞生,为太空舰提供了强大动力保障。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计划”在艰难中稳步推进。街头巷尾,虽然普通民众还不知晓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但整个国家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各行各业都在为太空舰的建造贡献力量。工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零部件;军队中,战士们全力保障物资运输与基地安全;高校里,学生们也纷纷投身科研辅助工作,一场全民族的自救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钟致远望着窗外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人类的命运悬于一线,但在这绝境之中,他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希望的曙光。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这末日的倒计时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奇迹,让那艘承载着希望的太空舰,驶向宇宙深处,探寻人类未来的生机。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