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视作救命稻草的研究,瞬间如泡沫般破碎,陷入绝境。实验室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们面面相觑,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士气低落得如同暴雨后的残花。
林霄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自责,他俯下身子,仔细检查每一个培养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试图找出导致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经过数小时不眠不休、仿若与时间赛跑的排查,他终于发现,是因为实验室的环境控制系统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偏差。这偏差虽小,却如同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在培养环境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温度和湿度波动超出了细菌那脆弱的耐受范围。
可修复这个问题谈何容易,需要更换一批高精度的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由于“希望计划”大规模的资源优先调配,库存已然告罄。林霄心急如焚,他感觉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奈之下,只能向钟致远汇报这一棘手状况。得到的回复是物资调配需要时间,在这期间,让他先想办法维持现有研究。林霄咬咬牙,毅然决然地带领团队手工调整环境参数,他们如同虔诚的守护者,日夜守在培养箱旁,眼睛一眨不眨地密切观察细菌的变化,心中默默祈祷,期望能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一线生机。
而在太空舰建造基地,苏然面临的压力也如泰山压顶,与日俱增。由于能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部分建造设备无法满负荷运行,好似疲惫不堪的老牛,只能有气无力地缓慢工作。这直接导致焊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原本应该坚如磐石的焊缝,出现了多处不牢固的问题。苏然心里清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太空舰在未来漫长而艰险的航行途中,一旦遭遇哪怕是轻微的外力冲击,都很可能会像纸糊的玩具般解体,届时所有人殚精竭虑、付出无数心血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人类也将彻底失去这最后的逃生希望。
苏然心急如焚,她没有丝毫犹豫,亲自爬上高耸的脚手架,如敏捷的猿猴般,在钢梁与焊点之间穿梭,仔细检查每一处焊缝。她的眼神犀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同时大声指挥工人进行返工。她深知时间紧迫,每一秒都珍贵无比,绝不能因为质量问题而延误进度。但在现有捉襟见肘的条件下,保证质量又谈何容易。她一方面心急火燎地督促后勤团队尽快解决能源问题,仿佛在和时间赛跑;另一方面,与工程师们席地而坐,争分夺秒地商讨优化焊接工艺,最终决定采用手工焊接与机械焊接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尽可能提高焊缝的强度,为太空舰的安全筑牢根基。
随着这些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爆发,“希望计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深渊。外界的舆论压力也如同滚烫的岩浆,再次汹涌升温。民众对政府和科研团队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浪潮般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有人在街头组织抗议活动,高举标语,要求公开所谓的“真相”;有人甚至在网络上散布恶意谣言,信口胡诌,声称这一切都是政府编造的惊天阴谋,根本没有什么地球毁灭危机,是政府在挪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谋私利。
钟致远身处这场舆论风暴的中心,真切感受到了泰山压顶般的压力。但他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如同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在一次次紧急召开的协调会议中,他目光坚定,环顾四周,鼓舞着团队成员:“兄弟们,姐妹们,我们现在正处在黑暗的深渊底部,四周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紧紧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找到攀爬出去的绳索。每一次危机都是命运对我们的严酷考验,我们要把它们统统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在他的激励下,众人仿若被注入了强心针,咬紧牙关,继续在各自的战场上奋力拼搏。科学家们废寝忘食,日夜不休地埋头研究解决方案,仿佛不知疲倦的行者;工程师们争分夺秒地抢修设备、改进工艺,双手沾满油污与汗水;后勤人员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和能源调配,在各个物资仓库与能源站点之间来回奔波,累得脚步虚浮。尽管前路荆棘密布,希望之光愈发微弱,仿若风中残烛,但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在这绝境中开辟出一条求生之路,拯救人类于这场灭顶之灾。
夜更深了,科学院的灯光依旧倔强地亮着,宛如黑夜里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与黑暗中的汹涌暗流顽强抗争着。而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较量,也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尝试,都承载着数十亿人的生死存亡,如同千钧重担,压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但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向着那微茫的希望之光,拼死奋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