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人家都在大上海上班打工,而自己却嫁给一个没用的男人,只顾自己一个人在外边工地上打工。每年正月初六,离开。直到腊月二十以后才能回家。
唉!
李湘怡嫁给孙道良,也算是倒八辈子血霉了。
别人听说他们家孙道良在外干工的,每年至少给家里寄回来个三五十万。
要不然,他们家凭什么买了一辆红旗E-HS9小轿车呢!
说来也是,孙道良和李湘怡小两口结婚十多年,从白手起家,靠夫妻俩打拼。一个在外,一个管内,死心塌地。不但在县城买了房子,还买了一辆100多万的红旗E-HS9小轿车,令人羡慕。
尽管在邻居们眼里,他们家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54岁的妈妈,在农村还有一亩多地。
种的水稻,加工成大米一个人吃不完。
每一次她回老家一趟,母亲总要给她几只老母鸡,老母鸭,外加大米、山芋、萝卜,还有老母鸡生下的土鸡蛋,不要也不行。母亲的心意,如果按照自己送给母亲的礼物价值来计算,还是远远超出自己的价值范围。
当然,母女之情,又岂能用价值来衡量。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埋在心底里的那份牵挂,始终都在双方心窝里暗藏着。没有人能看到,只有她们彼此感应、影响着对方。赶在假期第一天回家,陪老娘多玩几天,好好跟老娘叙叙旧,听听她讲讲马良的故事。从小听到大,埋在母亲怀里听她讲故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尽管母亲年轻时多在外少在内,几岁开始就将她丢给了爷爷奶奶,然后,又丢给了外公外婆......
下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54岁,身体还算健康的老妈妈。她拿起手机,拨通母亲的手机号码,开口就问:“妈妈,听到我说话吗?”
“听到了,听到了,噢,是我们家小湘怡啊!妈妈就生你一个姑娘,还能有谁给我打电话吗?再说了,你妈妈还没到眼花耳聋的年纪,你担心什么?不用担心我过得怎么样,给你准备几十斤小麦面,你什么时候顺便回家来拿啊!顺便来拿,不要耽搁上班啦!”
你听听,母亲总是舍不得自己停下一天班少赚多少钱。百把八十块钱的一天班,对现在对母亲来说,也不容易。要说父母年轻时,那可是马家荡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的养殖专业户,赚钱好能手。每年赚个十万八万,那可是小菜一碟。
现在,连一天几十块,她都害怕自己给耽搁。唉,不就是因为她们养了个不争气的女儿嘛!
每一次和母亲以打电话形式交谈,李湘怡深知自己欠母亲的太多。父亲英年早逝,留下母亲一个人孤苦伶仃,打电话询问也是因为自己脱不开身。问她他身体怎么样,电话那一头永远传来笑呵呵的声音说:“姑娘,妈妈身体好着呢,你们不要为了牵挂我而耽搁上班赚钱的机会噢。”
“妈妈,我没耽搁时间,是每年的10月1号放国假。现在我就开车回老家了,娘仨都回家,你多煮点棒头须子山芋粥哈!”
“噢,好的,多煮点棒头须子山芋粥!我这就准备去了哈,煮好了等你回来,那妈妈先挂了!”
听得出,老妈妈那种发自肺腑的开心,李湘怡听得仿佛连说话都咯嘣咯嘣地在响。挂断电话,李湘怡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她开始收拾东西。一边对着孙吉的房间大喊:“孙吉,快点带上妹妹孙密,准备到外婆奶奶家里去,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