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内心动摇的唐三藏!【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那个……圣人?能吃吗?”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引来孙悟空一脸愕然,心中暗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观音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心中暗惊:唐三藏此言一出,怕是要触怒圣人了!
而在那遥远的三十三天外,六圣似有所感,但知是无心之语,便未予计较。
唯有元始天尊,眼神中透露出丝丝怒意,紧盯着观音不放。
孙悟空见状不妙,连忙出手制止唐三藏的“冒险”言论,耐心为他讲解圣人的崇高与威严,并提醒他,圣人的耳目遍布天下,所言所行皆需谨慎。
唐三藏听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仿佛刚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连忙对着天地深深一拜,向众圣表达歉意。
六圣对唐三藏的无心之举并未放在心上,反而因他的知错能改而心生好感。
唯有元始天尊,在狠狠瞪了观音一眼后,才缓缓收回目光。
观音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不禁打了个寒颤。但见孙悟空挺身而出为她解围,心中又涌起一股暖流。
“这么说来,这紧箍,将是我永恒的伴侣了?”唐三藏绝望地拉扯着紧箍,却只是徒劳。
“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如此。”观音无奈地点头,心中也明白,即便是圣人,也未必会为一个棋子轻易出手。
唐三藏终于放弃了挣扎,目光复杂地望向远方。
观音见状,趁机鼓励道:“唐三藏,你既已重生,便应继续承担普度众生的使命,西行之路虽长且艰,但你必须前行!”
“贫僧领命。”唐三藏恭敬地回礼,面容虽平静如水,内心却已波涛汹涌。
观音见他已下定决心,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她再三叮咛几句后,便驾着莲花宝座腾空而起,留下唐三藏与孙悟空继续踏上他们的西行征途。
观音此刻心绪纷乱,亟待寻觅一方净土,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
初时,她无辜遭受唐三藏的猜疑,被无端扣上假冒的帽子,那份尴尬与憋屈,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
紧接着,为了自证清白,观音竟应下了唐三藏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岂料非但未能如愿,反而颜面扫地,修为更是跌落一重天,真可谓雪上加霜,倒霉透顶!
...
“悟空!”
唐三藏的声音在观音离去的背影后突然响起,惊扰了正沉思的孙悟空。
悟空猛然回首,只见师傅面色复杂,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令他心头一紧,立刻施展神通,布下了一道隔绝外界的天罗地网。
“师傅,有何要事需弟子效劳?”悟空躬身问道,心中却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唐三藏欲言又止,几次张口又咽下,似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
“悟空,你且安心,但有所言,为师定当直言不讳!有你在侧,为师安心!”悟空的话语中洋溢着坚定与力量,试图给师傅以安慰。
“我们此番对话,可会泄露于那天上地下的神灵佛祖?”唐三藏终于开口,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悟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师傅放心,弟子这点微末伎俩,虽不及大闹天宫之威,但保密之术还是略懂一二。我们的对话,只会在这方寸之间回荡,绝不会有第三者插足!”
唐三藏闻言,目光深沉地凝视着悟空,仿佛重新认识了他一般。
“悟空,你果然非池中之物!”他轻声赞叹,语气中既有惊讶也有欣慰。
悟空心中苦笑,暗自嘀咕:师傅这脑回路,还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
“罢了,那些琐事暂且放下。”唐三藏轻轻摇头,话锋一转,“悟空,你如何看待这佛门的慈悲之道?”
悟空闻言一愣,随即脑海中闪过系统的提示音:“叮!宿主行为影响西游轨迹,因果值 1000000!”
“师傅此言何解?”悟空一脸愕然,随即转为深深的困惑。
唐三藏长叹一声,缓缓道出了心中的疑惑与挣扎:“我半生修行佛法,始终坚信我佛慈悲。然今日之事,却让为师心中生出了疑虑。”
”那紧箍咒,本是观音菩萨赐予你的束缚,我却因一己私欲,妄图据为己有,最终自食其果,虽无怨言,但菩萨的欺骗却让我难以接受。出家之人本应严守清规戒律,我违规受罚,自是理所应当。但菩萨呢?她的过错,又有谁能来评判?”
悟空静静地聆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师傅的信仰动摇,让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痛与迷茫。
“佛门慈悲,为何要让为师背负这紧箍之痛?”唐三藏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悲愤,“悟空,你可知道,这紧箍一旦戴上,你的命运便与为师紧密相连。为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