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三人行必有我师
从上海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回来,毕悟水、梅小红、林一林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状态。毕作家创作信心大增,他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永远不是人的对手,他的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种新境界;梅小红既震惊又恐惧,她觉得IA太可怕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弄明白,林老师那两个一模一样的女学生到底哪个才是真的。真人整体倒模她再也不敢想了,更不敢往深处想;林一林这些天也仿佛处于幻境之中,他在思考人工智能与人工智障的转换关系,还在思考人类情感伦理问题。上海之行,让他们大开眼界,也大跌眼镜,如此发展下去,地球还只是人类的家园吗?会不会成为机器的家园?
新年文教局一号文件上,又出现了林一林的名字,他再次被选聘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他又有许多事情要做了。
“林主任,升官了,安排小聚一下。”梅馆长在电话里笑着说。
“你消息真是灵通,发文公章的印油还没有干呢?”
“你不知道清明月是我的助理?她也是我派出的卧底?”
“怪不得呢?她是有话跑着说的姑娘。”
“她是有分寸的。该说的才说,你上海那个女学生与你的关系清明月就始终没有说。”
“我算服你了,她没有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你干脆再开一家私人侦探社吧。”
“你可别不打自招做贼心虚啊。”
“我‘那个’了,三个人聚一次好吗?”
“哪个了?”梅馆长明知故问。
“想你们了。我来叫上毕悟水,真怕他把自己写傻了。”
“写傻了不是更好吗?对你有利啊。”梅馆长还在笑。
“朋友之间不能见利忘义。今天晚上六点,小小厨秋月厅见。就在实验幼儿园对面。”林一林赶紧挂了电话。每次通话,他都是既渴望又害怕。
五点半,作家、馆长、秘书长三个人都提前到了。
“我正写得顺手,你们这不是成心搞破坏吗?”毕作家抱怨道。
林一林问:“写到哪里了?要留一部分给我写,不然我怎么好意思列为第二作者呢?”
“写到那五把刺刀那儿了。山洞里怎么会有五把刺刀呢?”
梅馆长对毕悟水说:“你那天应该问林一林的机器人女学生,说不定她就知道。”
毕作家瞪大眼睛:“不可能吧?”
“这世界,光怪陆离,一切皆有可能。”梅馆长看着林一林说。
林一林点着菜,听着他们谈话,突然笑了:
“今晚我们点一道‘猛龙过江’怎么样?还有‘门泊东吴万里船’。很有诗意,又不太贵。”
梅馆长说:“再点一个野菜圆子和五谷丰登就够了。”
等着上菜的时候,他们三个人的话题又回到了人工智能上。
“毕作家你知道林老师与那个机器人学生的故事吗?”
“知道哇。早就知道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纯男爷们在一起的时候就专讲女人,我是听一堆男人讲的。”说着,毕作家见夫人不信,又接着道,“我说给你听听。那个吕学生当年给林老师写过一封很长的情书,据说两三千字。”
“挺有才华的。但那天那个机器人学生写作水平不怎么样啊。”
林一林的脸红了。
毕作家继续汇报:“林一林同志为了显示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在那封信后面回复了四千多字的谆谆教诲。”
“这种说法不可信,除非他附了信纸,学生会留那么多空白纸吗?”
“夫人聪明,林老师附了五张信纸。”
“结果怎么样?”
“那个学生更爱他了,因为老师太有才啦。字也漂亮。林老师潜意识里,其实是在勾引学生。”
“教育适得其反,这就是虚伪,欲擒故纵,诱她深入。”
“我请你们吃饭,你们还讽刺挖苦我。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们是天仙配。”
说着菜上来了,五谷丰登就是山芋、花生、胡萝卜、荸荠、山药的拼盘,很实惠。接着是野菜圆子,外黄内绿,清香四溢。
他们三个人小聚,习惯于以茶代酒,从不沾烟。
“林一林,你那个女学生至今没有结婚,为什么?”梅馆长穷追猛打地问。
“我没敢问她。”
“挺诚实的。”
“那封七八千字的信现在哪里?”
“据说她还保存着。”
“她能整体真人倒模,我为什么不行?是因为我老了吗?”
“这个问题你要问毕作家,他比我还诚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