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系列小说 迟到的祭奠 ——《》之四十四 (1/2)

44.迟到的祭奠

大王庄几位老人家再次相聚在小悦母亲家,是商议为山芋父母砌墓的事。此事是小悦母亲提出来的,得到了老人们一致响应。

“山芋这些年一点积蓄也没有,砌墓的钱也不是太多,我们几位算是长寿的人来集体办吧。”

“先请山芋和小悦计算一下一共要多少钱?我们也学着来个AA制。”

“要请一位能干的瓦匠来做这件事,最好跟村里一把手也说明一下。”

“那先要跟现在的队长讲,叫队长到村里去说。不要他们出钱,就是引起他们重视。”

“老王两口子去世多年了,那个土坟是要重修重建了。”

……

山芋和小悦很快就算好了基本建筑造价,现在的队长王道路很赞同老人家的做法,立即向村里汇报了。苍耳揉头果没有发表反对意见,他指派妇女主任负责这件事。能干的瓦匠找了好久才找到,是邻村的麦子。

“麦子为人忠厚,手艺精湛,就是要上班,抽不出整时间。”

“砌墓必须一次成功,不能断断续续的。”

“那我们就把前期的事情都做好,把材料运到位,把地块平整好,把墓基先挖好。”

妇女主任说:“村里有拖拉机,你们年龄大了,重活我叫村里的青壮年帮着干。”

在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中,重新建墓是一件重要大事,它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家族传统的维护。

小悦悄悄选了一个吉日,建墓就在那天开始了。在此之前,根据麦子计算的用工用料,水泥、石子、瓷砖等等都早已运到了山芋父母的坟旁。队长王道路一直忙在工地上。

“老王,我们来给你建个新家,新家不远,就在你们的跟前。”小悦母亲念叨着。

麦子在国道服务区做完保洁工作,又调了一个班,就匆匆忙忙赶过来了,他要用大半天时间,把老王夫妻的墓砌好。

“把搅拌好的水泥沙浆先填入地基石缝里,把红砖尽量挪到跟前来,这样我伸手就能拿到,还有外墙的瓷砖和墓顶的硫璃瓦也都排列好。这样我就顺手了。”麦子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更是施工者。大家都按照他的指示,打着下手。他平时话少,干活时话多。

中午时分,墓墙墓屋已经砌好了。小悦请她理发俱乐部里的姐妹,早早烧好的中午,不知道谁从家里搬来了一张能够折叠的大圆桌,参加砌墓的男人们,就像当年在思麻山挖河一样,中午就在工地上吃了。但六菜一汤的伙食,远远比当年丰盛。

山芋自始至终不言不语,父母是他遥远的记忆,他5岁的时候,父母就住在这座山坡上了。如果不是长辈们提醒,他还真没有想起来要给父母建一个新家。

中午,太阳已经很有热力了。大家放下饭碗,继续干活,听从麦子的指挥,施工到了精细化的阶段。

“把墙上浅浅泼一层水,我要用高标号的水泥贴瓷砖了。对,你可以学我的样子,把水泥沙浆先涂上一层,然后我来抹平收光贴瓷砖。”麦子指导山芋,两个人仿佛早已是师徒俩,配合默契,进度加倍。

新墓的旁边,几位老汉在用铁锹轻轻挖开土坟,两只黑红的崭新木盒,就放在土坟的跟前。

“老伙伴,我们来了。别怕,我们来帮你搬家。”

当年条件简陋,队里给他们下葬用的是两口薄木棺材,几十年过去了,木质与遗体大多融入了家乡的泥土。两位平辈份的老汉,戴着鲜红的手套,把山芋父母的遗骸慢慢放入两只崭新的木盒中。

“让你们住在新家里,是我们多年的心愿,好在山芋回来了……以后清明他都会来看你们的。”说着这些话,两位戴红手套的老汉流泪了。

“不要让阳光直射到遗骸上,赶紧用红布把木盒包起来。等会儿就能移到新墓中来了。”麦子一改平日的沉默,很内行地告诉大家各个注意事项。

墓室很像一个方正的房间,后墙留有小门。

“山芋,去把你父母请到新家里来。一次把他们都抱过来,不要分两次。”

山芋抱起两个红布包裹的木盒,就像抱着两团火,他的心燃烧起来,热泪染湿了衣襟。

麦子用最快的速度,娴熟而麻利地封好了墓门。

这时候,山脚下来了一辆七座轿车。车刚停妥,走下来林一林和毕悟水一家五口人。他们拿着花篮纸钱和整箱的鞭炮,走上山来。

他们是昨天晚上才得到消息的。

当时,梅馆长打电话给小悦,询问她母亲身体状况。小悦说:“身体好着呢。正在跟队里的老伙伴筹备,明天为山芋父母建墓。”因为要借用七座轿车,又要购买祭祀用品,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他们这时候才赶过来。

山坡上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纸钱的草木香味随着硝烟飘满山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