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置办棉服,我们要相信人民! (1/2)

三人走后,车厢内的七连战士响起激烈讨论。

“诶,你们说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啊?”

余从戎靠着床铺,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眼中闪动着异彩。

平河想了想,又摇摇头,显然思考这种事情很费脑筋。

“不清楚,但来头肯定不小。”

此话一出,四周嘘声一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他强调好吗。

众人一一散去,雷公砸吧着嘴,坐在一旁沉思。

余从戎还是难忍心中好奇,来到伍万里身边,跟人家勾肩搭背,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

话说此时的宋知礼在连长和伍千里的带领下,已经来到师长所在的车厢。

刚才那些话再次复述一遍,上级长官同样满心震动。

“这个事情可不小啊。”

好一半天,师长叹气一声,眼望眼前的这个小同志,神色别有深意。

作为上级,他所知道的消息比伍千里和梅生多。

和宋知礼说的一样,志愿军战前准备不充分,其实上面已经意识到,并有五万套棉服装车运来,只是时间上,很可能来不及。

他点燃一支烟,招手让三人坐下,过了很久才开口问:“关于这事儿,你们有什么想法?”

七连率先提出这一问题,那么应当是有应对的办法。

伍千里坐的笔直,率先回答。

“我想,我们应该在停靠的车站筹备棉服,好保证战士们能在入朝后保证温暖。”

梅生点点头,较为认可这个方案。

师长夹着烟,再次陷入沉默,一句话也没有说。

时间悄然流逝,就在伍千里和梅生双双瞪眼的同时,师长抬头看向了宋知礼。

“你呢?事情既然是这位小同志提出来的,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宋知礼缓和情绪,轻声道:“只怕车站的棉服不足以供应全军。”

伍千里和梅生能想到及时补充已经很好,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车站的供应是不够的。

师长点点头,熄灭了烟,长声叹气。

“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能想到的其实上头也想到了,不瞒你们说,有五万套的棉服已经装车,只是时间上和我们错开了,我正愁这个呢。”

入朝作战刻不容缓,多等一天,前线多一分危险。

真有那个时间慢慢筹备,也不会让新兵连训练的时间都没有就上战场杀敌。

师长对此焦头烂额,但对于宋知礼如此精细的考虑,依旧表示惊叹。

“小同志不错,很有大局观嘛!”

“实际上前线第13兵团的战士们已经向国内请求,你分析的一点没错,没有棉服,我们的战士很难啊。”

师长赞赏的眼神一直停留在宋知礼身上,这下轮到梅生和伍千里震惊了。

两人齐齐看去,脸上充斥着惊讶。

如果说一开始还不相信的他们,在听到师长这话之后,就基本确定了对方所言不虚,心中不禁高看几眼。

至于针对目前的困境该如何解决,宋知礼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下一站是沈阳,这是个大站,车站的棉服不一定够,那我们可不可以面向社会人士,向他们借。”

借?

三人齐齐愣住,过后才咀嚼出宋知礼的意思。

“按照规定,到达沈阳后我们有一个小时的停靠时间,可你说的这个办法真能行吗?”

伍千里表示出为难。

宋知礼开口道:“沈阳是个大城市,生活在这里的各方人士有着庞大数量,我们可以提前联系车站,让他们帮忙,先让大家组织募捐,等后续的棉服到了,再还给他们。”

这是无奈之举,谁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梅生也不太看好,“你说的这个方案要是白天还好,可这大晚上的,我们上哪里去找人?”

“所以需要车站方面的帮助,如果不在沈阳补充棉服,到了下一站辑安,就更不可能了。”

话音落下,三人集体陷入沉默。

师长又一次点燃一支烟,纠结半天,又忍不住叹气。

“我们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啊.......”

“这不是拿,是借。”

宋知礼当先站起身,神色坚定而肃穆。

“师长,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我们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为新中国的人民!”

“一个国家总需要一些人去付出,可一个国家不能一直让这批人付出,人民会理解我们的,国家会理解我们的!”

“换句话说,我想,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