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醉仙楼内灯火通明,绣幕垂落,琵琶铮铮。
司理理坐在二楼视线绝佳的包间内,手中捏着一杯清酒,容色冷然。
她轻步走到窗边,透过细密的竹帘,望向楼下的喧嚣。
李承修泰然自若,径直站在舞台上,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对于台下的嘈杂,他好像丝毫未关注。
司理理将这些细节尽收眼底,她的心思也随之飞转。
她本是北齐派来的暗探,乔装成歌妓藏身于大庆,平日里以歌舞为掩护,暗中搜集情报。
若是能同这位皇子建立些关系,对她在大庆的任务将大有助益。
更何况,这皇子身份尊贵,若真可以如此,日后无论是回归北齐还是继续潜伏,都会更加轻松一些。
毕竟,除了庆帝之外,离皇室内消息最近的,就该是这几个皇子了。
想到此处,司理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明,仿佛一切都已牢牢掌握在手中一般。
她将手中的酒杯轻轻放下,站起身来。
一个普通的皇子,诗词水准估计没有多少。
虽前些日子从宫中流传出来了一首《清平调》,堪称这世间千古绝唱。
但是……
就连那些顶级的文坛大家,乃至于这古往今来,都未曾有一人做出过如此的千古绝唱。
所以……
真要让司理理相信,这一首诗词是出自一个皇家殿下之手,那是不太可能的。
对于眼前的这一位殿下,她也并不觉得此人能做出何等令人惊艳的诗词来。
故,只要他的诗词还说得过去,那也便算他过了。
毕竟,他即使过了,那也只是一个入幕之宾罢了,无需过夜。
对自己来说又没有什么损失,反倒是能让自己搭上皇室的关系。
此时!
醉仙楼内依然人声鼎沸。
就在这时,老鸨拉下遮盖诗题的红布,随后念道:“今夜诗题已定,以‘悲欢与月’为题作诗。”
一时间,场内的议论声四起,众人纷纷感叹。
“这题目看似简单,可要写出绝妙之作却是难上加难啊。”
“是啊,之前也有人写过关于月和悲欢的诗词,但都太过平淡,无一能入围。”
“我那首诗虽有情感,但似乎少了些灵气,一眼就能挑出瑕疵。”
“唉,我那首也是,写得规规矩矩,却没能打动人心。”
“这也算得上是醉仙楼的老题了,可是至今为止,却无一人能够做出能让司理理姑娘心仪之作!”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承修往前走了几步。
他的目光清澈,仿佛胸有成竹。
随后提一壶酒,往嘴里灌了一口。
似有诗词,呼之欲出。
众人见状,纷纷停下了交谈,目光齐聚于他一人身上。
“这人行不行?”
“四殿下虽名声在外,但这等难题,怕也是难以应对吧?”
“是啊,那首《清平调》确实是难得的佳作,但是,凭借殿下.....”
“你的意思是,殿下抄......”
“嘘,小声点,这是要掉脑袋的!”
“明月”,就在这时,李承修酝酿已久,将酒壶一提,然后朗声吟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词一出,全场顿时寂静无声,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台下众人瞬间瞪大了眼睛,惊愕的差点儿掉了下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承修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泻,字字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那悲欢离合的情感与清冷明月的意境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幅动人的画卷。
一时间,馆内众人,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文人墨客,皆被这首词深深震撼。
许多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自己耳中所闻。
“这.....这首诗词,竟然如此的惊为天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词调,这意境,好诗,好诗啊!”
“悲欢,离合,这首诗,竟然都有了!这....殿下真乃不世之才啊!”
“这首词,简直绝妙!那种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对天上人间的遐想,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与此同时,包间内的司理理也被这诗词深深吸引。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