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朝廷内至少一大半都在姜尚门下求过学,文臣武将都有。曾经有不少人戏称姜尚一个人教出了一个朝廷,此言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足以证明姜尚这个人的能力。
“姜尚门徒又怎么样?那位姜太公的门徒难道还少了?可在汉国出仕的又有几个?”
姜尚门徒在周国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出身,可在刘瑞看来也就那样了。毕竟不能为他所用就算出身再好能力再强又能怎么样?
“殿下可知这一届的姜太公门徒并没有几人出仕?”
对于姜尚门徒的能力刘瑞还是抱着肯定态度的,只不过以往这些太公门徒也没到汉国出仕过,他自然不会在意这些有能力的人。
对于很多周国的读书人来说,汉国那就是一个野蛮的国家,只要不是走投无路这些文化人都不会来汉国。在这些文化人眼里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国的位置,其次是文化氛围最高的商国,南方六国因为有以前天国留下的底蕴也可以考虑考虑。
唯独汉国,这个国家相对文人来说更加重视武者。这些心高气傲的文人哪里顶得住?那是说什么也不会出仕汉国的啊!
至于楚国,路太远,哪怕是坐船都要坐两三个月,因此也没什么人考虑去楚国。
“先生的意思是孤有机会拉拢这些人?”刘瑞的有些不确定的说着,如果有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有能力的人才。
“有十几位太公门徒跟着这位四皇子一起来到了汉都………………”
事实上不止是着十几位门徒,还有护送姬发的三百周国骑兵。
不要以为三百周国骑兵很少,好吧相比汉国动不动就几万骑兵来说确实很少。
周国不比汉国,国内没什么马场,所有战马基本全靠和汉国的贸易。
整个周国骑兵也就在十万左右,和汉国这种只要愿意就能拉出几百万骑兵的国家不是一个量级的。
当然周地多湖泊、海洋,要那么多骑兵也没什么用,毕竟人家厉害的是海军。
“先生希望孤去见见这位四皇子?”
“是的。”
“那就麻烦先生替孤准备准备,孤听说周国那边要是上门拜访需要准备拜礼,孤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情,要麻烦先生费心了。”
贾逵点了点头,看着刘瑞笑眯眯的说着:“殿下可知道这位四皇子住在哪?”
“不会是先生你名下的那个庄园吧?”
“瞒不过殿下,那位四皇子的确住在我的那个庄园,刚知道的时候在下也吓了一跳…………………”
贾逵的那个庄园刘瑞知道,那个庄园在汉都外,离汉都很近走路也不过半个时辰。只不过那个地方较为偏僻,居住在那里的人不多罢了。
汉都人口虽然没有商都多,可是几百万人还是有的,按理来说汉都附近的地方人应该也不少才对,毕竟是天子脚下。
汉成皇时期迷信道士,曾经有一位道士测量过汉都附近风水,除了少数地方外这位道士都觉得不错。可惜贾逵的哪个庄园在的地方就是少数地方………………
后来的历代汉皇都没有花钱修路,仅仅这样也就算了,一些商贾想要在那附近修路也被阻止了。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别看那地方和汉都离得近,可因为道路难走也没有什么人进去住。
贾逵是那里出来的,即使现在成为了刘瑞的幕僚也不能在那里修路,因此当知道那位周国的四皇子既然住在他家庄园的时候他被吓了一跳。
那庄园是他的老母亲在管理,老母亲也是想租出去换点金银,让他在汉都里日子能过的好点。
即使是刘瑞的幕僚,他每个月到手的金票也不过万两,换算成金币也就是两万左右。
这些金币一般人倒是够用了,可他是个文人,很多地方都要钱,而且要不少钱。他也不好找刘瑞多要,因为后者给他的金票是所有幕僚里最多的一个,而且刘瑞也需要钱去招兵买马。
“那位四皇子什么时候到?”
“应该已经到了”
“走吧,带孤见识见识这位四皇子。”
刘瑞和贾逵骑马离开了汉都,叶离带着一百皇骑跟在刘瑞身边。
本来叶华是想全部带上的,被贾逵给阻止了,开玩笑他们是去认识认识那位四皇子,又不是要和人家打仗。带那么多人干啥?
通往贾逵庄园的路很难走,明明是汉都附近这里的路却还是那种泥巴路,天气晴朗的时候灰尘多的离谱,下雨天的时候又泥泞难行。
骑着马疾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子,其实走这样的路骑马也不见得比人走起来快多少。
村子里也就两三百人,因为地方大每一家都有不小的地盘。
刘瑞带着上百骑兵进村就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眼尖的认出了贾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