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第三笔交易 (1/2)

“胡先生,我们诚心想购买药品,但确实没有黄金了,用银元行不行?”。梅开农其实手里还是有一点点金条的,是组织上特批专供购买药品用的,因为外国人就认这个。但问题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黄金就那么多,必须考虑更多的交易方式。

“银元?你是说袁大头么?”。马福来想了一下对方的用词,感觉有点奇怪。“对,是袁大头,按市价走,一箱按50个袁大头给您算。您看行么?“。梅开农出价时候是捏着一把汗的,因为现在兑换行情,一根小黄鱼起码是27个袁大头,一箱子两根算起码一箱子药品价值应该是44个袁大头,但没有办法,能省点还是省点吧,毕竟经费有限。

马福来还是想要金子,因为那东西变现容易啊,你说弄一大堆银元有个屁用啊,又不能用银元去买药品。哎?想起来了,银元可以去沈阳道卖啊,金子有人查来路,这袁大头可没人问,变现更容易啊。

“行,梅先生,那就用袁大头,不过可说好了啊,你得先给我钱,不然我没钱进货,而且如果我发现袁大头是假的,那可别怪我不给你货”,马福来知道,市场上袁大头造假猖獗,一个不注意就会买到假货。不过马胖子爷不怕,他要先拿到对方给自己的袁大头去沈阳道出手,卖了之后变成钱再去药店能买药,交货,所以也不怕拿到假的袁大头。反正如果是假的最后吃亏的未必是自己。

”行,胡先生,一共是100银元,算是预付金,钱怎么给您?“梅开农问,毕竟每次交易最好是都不同地点,这样比较安全。”送过来就行“。马胖子一点都没有安全意识,完全没想到对方如果有恶意,一道铁门是否能挡住对方。

”还是送到老地方么?“梅开农确认一下,如果还是九号杂院那个地下室,那么说明这个比较固定的地方是对方的一个据点。

“对,还是九号,扔进来就行,和上次一样,扔的时候小心点啊,差点砸到我。”马福来又嘱咐了一句。“好的好的,我们尽快,”。梅开农赔笑说着,“还有个事情啊,胡先生,您看现在无线管制的比较严,以后咱们通话能做个加密么?”。“加密?你是说设个密码表么?”马福来一听就明白了,心说对方为了不让人查到买药的事情,居然都想到加密了,真是够下本钱的,一个好的发报员和译码人员都不便宜啊,比用手机可贵多了,但手机确实是有三角定位的问题,虽然电报机也能定位,但问题是这个年头,还有人用无线电发报机么?。再说了,你有这个雇人的钱都够买多少药了。”行,那你给钱时候给我带个密码表就行,我会用。“。梅开农赶紧接了话茬,”胡先生,您那里有密码表么?“梅开农可不敢把自己的密码表给对方,即使是过期的也不行,如果对方真的是拿到了密码表,那么万一落到敌人手里,对以后敌对势力破译组织上的密码就增加了几分可能。所以最好是找对方要密码表,这同时也是摸清对方底细的一个办法。

“行,那我给你本书,你当密码表好了。”说着,马胖子就挂了耳机。梅开农关了电台,问电台前的的一个年轻人说:'小俞,你再仔细回忆一下,第一次取货给钱时候,里面确实是没人么?”。这个面目清秀的名叫小俞的年轻人仔细的回想一下说:“无法确定地下室里面有没有人,第一次去时候虽然那个地下室光线很差,但凭我的经验里面是没有人的,我之前观察了一下,里面没有呼吸声,蟋蟀叫也都没停。

”那这个胡先生为什么说上次扔钱差点砸到他?“,小俞想了想,问:”他的意思会不会是说第二次的金条?“梅开农想了想说,第二次屋里我看了,空空的,肯定是没人,不管了,先解决目前的困难“,先把今天送来的银元个给这个战忽局的胡先生。其余的事情等收到货物再说。等一会儿联络时间到了,小俞你发报给领导,问问他们知道不知道有个战乎局,可能是一个姓张的将军领导的,尤其是张自忠的方向。说着,梅开农开始换衣服,换上了一身巡捕的衣服。这是夜间梅开农能自由行走的一层保护伞,也是为什么梅开农上次可以大摇大摆取走药品而不被盘查的原因。

梅开农本名姓张,天津本地人,是一个潜伏的行动小组。组长姓马,山东人,是仁立毛纺厂的保卫科科长,前一阵子胸口受了枪伤,暂时撤到郊区养病,上次的药品就是给他试用的。副组长就是梅开农,主要负责行动和策应。发报员,姓俞,浙江杭州人,密码翻译员,姓林,湖南人,密码表只有他掌握。之所以这么安排是防止敌人抓到一个同时掌握发报和密码的人会使用假情报而造成重大损失。每一个合格的发报员都有自己的指法特点,熟悉的人据此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有人员变更。

换完衣服,梅开农带着几封银元骑车奔向了目标,天空中星光闪动,很快的,梅老板就到了孤山路九号的大杂院附近。杂院附近漆黑一片,和第一次侦查结果差不多,没有什么可疑情况。但梅开农还是按照纪律,等着小俞的到来。不一会儿,小俞也赶到了。俩人一个进院子,一个外围警戒。小俞从梅开农那里拿了银元,走到大杂院里面的地下室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