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深入敌后作战时挖掘地下掩体,装备筒径一米,打开后筒长五米,可以竖向、横向掘进,横向掘进时几套装备可以连接在一起,掘进完成后再用一体压铸成形的高分子材料掩体板,就能形成一个能够抵御大口径火炮的掩体。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掘进速度差异很大,花岗岩地质条件下每小时能够掘进两米,变质岩每小时掘进十米,沉积岩每小时能够掘进十五米以上,是人工掘进速度的一百倍以上。植田的情报显示有一段路需要人工掘进,挖掘时间不可能超过四天,如果采用传统的掘进设备,即使在变质岩地区,受到单一作业面的影响,四天掘进的距离不可能超过四十米,为了应对意外情况,他们用一辆氢能源车带了10套这样的掘进装备。
走的时候,墨霏提醒他们随时保持联系,根据指令再行动。
墨风和四位兵王走后。墨霏和云欣怡也回到三十公里处的岔路口,一边继续用卫星监视探矿基地的动静,一边等墨电带领的工程人员和设备。一天后,指挥部传过来一段视频,在撒哈拉之眼,中国特别行动小组撤离的车队遇到了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双方激烈交火,虽然袭击车队的人脸上涂着油彩,穿着当地百姓的服饰,但是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绝对不是当地的普通武装,他们肯定是M国特种部队的精英,冲突中双方虽然都有伤亡,但是特别行动小组还是顺利的摆脱了武装分子的袭击。接下来是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照片,标题无一例外都是“东方大国在撒哈拉之眼取得惊人发现,将彻底打破世界现有军事技术格局和平衡”。这些报道的始作佣者肯定是M国的情报部门,他们想告诉全世界,中国在撒哈拉之眼的发现非同小可,引诱其他国家给中国添堵。
看完视频和文章,墨霏想笑,但是想到眼前面临的难题,她笑不出来,什么时候能把液态湖中的飞碟运回炎黄计划的科研基地,事情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三天一早,墨电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了这里,时间紧急,他们立刻赶到液态湖边,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确测量,湖泊的直径是1100米,但是平均深度为4.285米,比墨霏他们测量的深度深2%左右,金属氢爆炸的总当量为一亿零七十二万吨。
他们在湖边架起了一部液压长臂绞车,工程人员穿上特殊防护服,配上浮力鳔潜入金属湖对飞碟下部进行了触摸式测量,发现飞碟底部中央连着一根长约一米,直径50公分的圆柱体,圆柱体下面连接着一个像公园里老人用鞭子抽打的陀螺,陀螺分为三层,最上和中间的两层相对缓慢的转动,最下面的一层静止不动,但是下部应该还有一部分直接插入湖底的岩石中。
现在湖边的所有人都面临一个抉择,如果飞碟下方的陀螺形构件是金属氢合成设备,把飞碟从设备上拿下来,存在一定的风险,万一湖底的设备运转才是金属氢保证稳定状态的因素,一旦设备和飞碟分离会不会打破金属氢的稳定状态,要知道他们相当于站在一颗爆炸当量上亿吨的巨型炸弹面前。
危险关头,没有人打退堂鼓,就连跟随墨电来到这里的工程师也一样,为了统一思想墨霏征求了每一个人的意见,所有人都表示为了祖国甘愿冒这个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大家一致决定先把飞碟捞起来,再考虑如何打捞金属氢合成设备。工程人员穿着特殊防护服,加大了浮力鱼鳔的浮力,把单只吸力达到25吨、直径50公分的六只真空吸盘安装在飞碟表面,飞碟的表面极其光滑,真空吸盘能够发挥极佳的吸附性,同时为了把飞碟从下面的金属氢合成设备上分离,工程人员在飞碟圆盘下方围了一圈特殊材料制作的浮力器,充满空气后水中的浮力可以达到240吨,在液态金属氢中的浮力也能达到120吨。
准备就绪,空气压缩机开始给浮力器充气,连接真空吸盘的绞车做好了启动的准备,原本以为把飞碟从金属氢合成设备上分离要费点周折,谁知浮力器还没有完全充满气,飞碟向上一弹,绞车立刻启动先把飞碟拉到湖边,接着升了起来。飞碟露出湖面的一瞬间,由于失去了液体的张力,绞车上显示的重量突然下降,从最初的85吨下降到只有18吨,飞碟被绞车的吊了起来,整个飞碟和M国没有公映的科幻电影中的飞碟一模一样,看来M国51区里的确藏着飞碟的残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