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就象一针兴奋剂,刺激得我坐立不安,希望尽快天黑,可以再次进入重壁台下找到答案。
趁着这两个猪队友还没有回来,我准备扛着我的摄影装备出去拍拍沂山的风景,毕竟之前匆匆忙忙上山,沿途没作停留,这时正好可以美美的欣赏一下。今天天气不错,我准备买票的时候,看门的大妈居然摆手让我上去了,说是认得我,昨天很晚才上去的三个人!今天就不另外收钱了。我不由得感叹,都说这鲁风彪悍,却也是彪悍得可爱讲理至极!
进入南门,迎头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水坝子,这种格局倒属正常,很多大山脚下都会有一池清水。大概这便也是风水风水的由来吧,毕竟这沂山也是块出名的风水宝地。再拾阶而上,有个亭子,叫迎仙亭,据说吕洞宾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旁边有个公交车站。往上走了不多时,迎头又见一个大池子,这种梯级呈现的大水库,也属罕见,这么想来,之前在里面听到水声也就不足为怪了。
传说中的百丈崖,自下往上望去,只见两边石壁陡峭险峻,微向前倾,呈邀请状张开,似乎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崖面通体褚红色,水流自上而下分为三叠,危崖百丈,水生风雷,甚为壮观,就算和著名的庐山瀑布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丹壁崖面比起青岩体的悬崖来,这里更显得雍容富丽,加上周围绿翠环绕,更显堂皇之象。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从云汉来。”说的就是这里!我顺手各种角度拍了一组照片。此时站在潭边只觉阵阵寒气逼人,不敢久留。
百丈崖的北面是鼎鼎大名的吕祖洞,洞内低矮潮湿,有大石如炕。还有一座吕洞宾的塑像呆呆的立在那里,没有灵魂,实在没什么可看的。我迅速退了出来,虽然我不懂风水,但也知道这是个福地洞天。
这一路往上,处处通幽,频探古意,百年松群,齐国长城残垣,公喜亭,试剑石,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崮,后来又到了一处湖泊,其实就是一个拦水坝,大概是为了百丈崖的持续盈水而考虑的吧,但是这种高峡出平湖的感觉也是颇为难得的。
最后终于来到了法云寺,虽然不懂建筑,但是一看这么新的寺庙,也知道是后来新建的。随便进去逛了逛,一阵特别浓烈的松香味传来,不由得循香而去,这都说闻香识女人,我这是要闻香识菩萨呀。
果然在药王殿后面,我找到了香味的来源----是一棵具有400多年的奇树,只见主干是古意盎然的松树,外面3颗硕果累累的板栗竟自长在古松的的根部,形成栗抱松的姿态,而老树腐烂的根部洞穴处又长出一棵约3米开外的油松。异树同体,相映成趣!这浓浓的松香味道竟来自树上的板栗,实在是令人赞叹不绝。
这一路走一路拍,慢悠悠的也只用了2个半小时就到达玉皇山顶了。此时才下午1点半。群里呼喊了一遍没有回音,我决定坐滑道去看看东镇庙。
东镇庙比想象中要华丽,有点象北京故宫,红墙、碧瓦、白色栏杆,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四面围墙,其间再以甬路、花墙相隔。唯一让人觉得比故宫少了些沉稳之气的倒是那拱形牌坊式的山门,风姿绰绰,多了些仙气,少了点烟火味。
此时不是旅游旺季,人都没有,一进去就看到将军殿,殿内供奉的是尉迟恭和秦叔宝两员大将,相比于其它菩萨,对这两位我更亲切,几乎是从不识字时就有了记忆。作为一年只换一次装的门神,小时候在奶奶家的大门上,我曾经无聊的数过尉迟恭战服上的鱼鳞花纹,对比着他的水磨竹节钢鞭做了一根9节的同款木棍兵器,那是我最钟爱的玩具之一。还记得小寒起初看到门神就要哭,后来不知怎么的,她也哭着闹着要做一双和门神一样的前面有云纹立体装饰的布鞋,欢天喜地在院子里跑了一下午,后来摔了一跤就再也没穿过了。
想到此处不禁莞尔,抬眼发现殿内的尉迟恭也朝我笑了一下,稍纵即逝。。。但我知道那绝不是幻觉,真的看见了他笑!就他这张牙舞爪的样子,我想,就算幻觉也幻不出他笑的模样来!!我虔诚的闭上眼睛祈求证实一下刚才所见,睁眼一看,依旧怒目圆睁,哪有笑意?试了几次后我开始自我怀疑起来,只好作罢。
过了将军殿,左手边就是碑林了,我对于这些碑文书法也没什么兴趣,倒是看见了一棵近千年的老银杏树,树干粗壮,目测得有4人才可合抱,此时来早了些,银杏叶还没有变色,想深秋时节会是多么美的一副场景,自是要拍下来的。
我一边后退一边寻找合适的角度,竟然撞到了别人身上,连忙道歉。
原来是寺里的僧人,着灰色僧袍,灰色布鞋,身形瘦削,大概25、6岁。拖着一把扫帚。见我道歉,连连摇头,并且热情的告诉我那边还有一棵汉代栽种的柏树,并自发给我做起了向导。
这棵柏树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竟然一派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修剪过,这柏树身姿竟有些傲然古意。和这千年古刹相映成趣,古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