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力,只问:它为什么没吃我?你看见了吗?
小寒点头,用手掏出自己的项链,又指了指我的。
我伸手一摸,没摸着,原来因为睡觉的原因,项链跑到脖子后面去了。所以它是因为看到这个才退出的?为什么?仅仅因为这是个古董吗?
两个人再也睡不着,开始分析,综合后得出的结论是:
1、项链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身符;
2、如果是龙为什么会生活在森林里?
3、在《司马相如传》里有记载:赤螭,雌龙也,无角,一足(一足待查证,其余都符)。
4、下午看到的赤红色树,其实是赤螭正盘着树干在休息。
5、这是棵什么树?普通的树断不可能栖着一条龙。
这些问题象一针针兴奋剂,令人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天亮了,我们再次走到大树旁边,果然不出所料,树干的下面部分由昨天赤色变成了酱紫色,大小也和上面的树干一样了,从约一米处开始结有果子,黄色,果子上面长着黑紫色的茎,非常丰润粗壮,形状象一只拖着长尾巴的小鸟,小寒说这又是传说中的凤凰。
我发现这种果子和它上面长的茎是非常柔韧的,昨天被赤螭这样盘着都不会折断也不会掉落,用手试了试,手感和普通的果实没有太大区别,果子表皮光滑,上面的茎也冰冰凉凉的特别柔嫩湿润,就是无论怎么用力也摘不下来。
小寒无比兴奋的绕着这棵大树跑了一圈,脸红扑扑的一边嘴里在说着什么,一边朝我手舞足蹈,我赶紧拿出纸和笔丢给她。
只见她写道,这是建木!建木神树!
建木神树是《山海经》里记载的一棵神树,传说它是通往天庭的梯子,古代的神仙就是依靠它才能穿梭于天上人间,就象科幻片里的瞬间移动器!我知道小寒这脑洞一向很大,文科生的思维方式是基于感性基础的,她们往往可以跳出客观条件,罔顾事实而作出另一番毫无根据的想象力。比如,建木神树一直被考古界定义为在昆仑山脉,她却可以完全视而不见。
小韩看了一眼我嘲弄的眼神,迅速在纸上写道:我知道你要说它在昆仑,但是这不重要,你想想看,这棵树所有的特点都符合山海经里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郭璞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包括后世其他史料记载,比如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有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此时太阳已经出来了,黑乎乎的影子特别尴尬的在树的西边!我指了指。
小寒写道,:不重要,你看:树下呼而不响!青色的叶子!紫色的树干!黄色的果实!虽然不知道它开的花是不是黑色,但是有这么多条件满足,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如果它就是建木神树,那么它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梯子,要怎么上去呢?难道用爬的吗?
小时候,因为父母要工作,一遇寒暑假我们姐弟两就在乡下奶奶家,记得她常给我们讲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故事说有一天铁拐离化身凡人来到人间,见一个挑夫非常辛苦的往泰山顶上挑东西,就想帮帮他。于是跟在挑夫身后问他:大哥,你挑得累不累啊?挑夫回答说:累啊。神仙不说话,继续跟在后面,爬了半天又问:大哥,你挑得累不累啊?挑夫又回答说:累啊。神仙再次不说话,继续跟在后面,快到山顶了,神仙再次问道:大哥,你挑得累不累啊?挑夫放下担子,不耐烦的回答他:你说累不累!这时神仙掏出一个梯子,往上一坐就不见了。挑夫才知道原来那是个神仙,后悔自己的态度。
事后我们姐弟俩互相吐槽这个故事,我记忆深刻的原因是为什么掏出个梯子坐,而不是掏出个凳子坐?小寒的感受是换作是我,恐怕也未必能逃过这个测试!以至于我每次惹她生气了,她要发火的时候,我就会大叫“挑夫!挑夫!”
现在想想,这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史料有记载的文字传说,竟是丝丝入扣得可怕!
我在纸上写了两个字:挑夫!
小寒双眼放光:是不是只要双脚离地假装“坐”在树上就可以去往天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