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 班会 (2/3)

适合你。”

“什么职位?快说快说。”

“情报员。”

“滚你的!”

“真的,情报员完全符合你这八卦的气质,狗仔的敏锐,百折不挠的勇气,最关键的是你有强大的心理。”

“哈哈,你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那我就自封为民间情报组组长。以后我可以帮我们班去刺探别的班的军情,这样才能知己知彼。”

她俩还在窃窃私语,宋幽默又开讲了。

“明天开始正式上课了,今天回去好好预习一下。尤其是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提前把书全看了,我讲课可是没有章法的,从不按照课本顺序,也没有笔记可记,想到哪里讲哪里啊。”

优秀的人除了天赋,更多的还是努力。京华中学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可不是徒有虚名,开学第二天,大家一早就来到了教室,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沉寂一夜的校园。

早读结束后,迎来了开学第一课。

宋幽默两手空空地来到教室。

“同学们,早上好。”

大家一时之间还不适应这种上课方式,从小到大习惯了跟着课本的上课模式。现在不知道该不该把书拿出来。

宋幽默看出了同学们的无所适从。

“不习惯的同学,可以把课本拿出来,摊开在课桌上,寻求一下心理安慰。”

“我们今天上一节开放课,大家是课堂的主角,可以畅所欲言,主题是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古诗词。”

“开放也是有条件的,畅所欲言不是胡扯,要有一定的依据,讲出一定的道理。”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我先抛砖引玉。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哪有机会读到课本之外的书。有一次,在一张破报纸上看了一首诗,不过当时只记下两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当时想的是满头插的都是花能好看吗?

再后来知道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第一个想法就是男人头上也插花,是不是太娘了?

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才知道头插菊花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才慢慢理解,男人的不易,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男人,正如歌里所唱,坚强是刻意整理好的妆容,扛在肩上的沉重,执着的背影一直走在风中。

老杜祖上还是很了不起的,可惜他生不逢时,家族到他这一代早已没落,唐王朝也风雨飘摇了很久,所以他整日郁闷不得志。所以趁着重阳佳节,与朋友登高望远,饮酒插花,难得开怀大笑。

“宋老师,您这砖抛得太高了,我们接不住啊。”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诗就是骆宾王的《鹅》了,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呢。”

“今天畅所欲言,知识无高低贵贱之分。”宋幽默鼓励大家。

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未晞主动举起了手:

我也喜欢杜牧的诗,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秋夕》,最喜欢那句“轻罗小扇扑流萤”。

每次想起这句诗,眼前就出现一幅很美的画面,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手拿小罗扇,体态轻盈地在那追逐扑打萤火虫。

虽然后来知道杜牧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并非如此,但我还是愿意这样理解,希望这个小宫女能无忧忧虑。

“李未晞说到扇子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宋老师,我可以说一下吗?”韩愈文兴奋地提高了嗓门。

“可以,不过讲完你的故事要接着说今天的主题。”

“没问题,说到扇子,我想起东晋的谢安,被称为风流宰相,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有一个老乡,被开除公职,要回老家。临走之前,就到谢安那里告别一下,谢安就问他有没有路费。这老乡就如实回答,没有,不过还有五万把蒲扇。谢安听后,二话不说,就拿了一把,到京城里人多的地方走了一圈。回来后对老乡说,把你的扇子拿出去吧。扇子摆出来,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谢安可真是带货能手,他要是生活在现在,绝对是流量大咖。”

“韩愈文,真的假的?不是你杜撰的故事吧?”

“真假不知道,我肯定在哪里看过。”

“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先分享我喜欢的诗词,我最欢辛弃疾的那几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然我父母希望我能成为像韩愈那样的文章大家,但说实话,我对文学真没兴趣,如果是在古代,我的梦想就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那多潇洒肆意。”

秦慕这个自恋狂时时不忘展示他的“绝世容颜”,发个言还不忘甩一下头发,冲全班同学露出一个迷人的标准微笑:

我印象最深的诗是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幼儿园的时候我妈教我背这首诗,当时只觉得我家的楼怎么这么矮,就摘不到星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