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渔港码头的生存之道【九更】 (1/1)

“怎么样了?”

“差不多三分之二吧。”

苏三叔忙碌一片,即便是在回话,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下,头更是不回,需要特别注意秤上的重量:“5框…168斤没错吧?”

“没错!”鱼贩子也盯着秤呢,也是小鱼贩,自己不记录,心里有数等下再对照一遍即可。

“15框了,还要吗?”苏三婶负责搬鱼上秤,也不介意鱼贩子多拿一些,毕竟捕到的巴浪鱼不少。

一框三十多斤,人家已经秤走了15框,不少了。

“再多3框吧。”

“好!”

……

……

其实很多鱼贩,都不是现挑现秤的,更多的是先挑再等着上秤,也只有感觉不多,临时补多几框,或是减少几框。

码头上的空间大,足够容下很多鱼贩挑鱼,然后搬到一边等待上秤。

其中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冰融化掉,可以少点斤两!

终究是急冻的鱼,渔船上也不可能在临近渔港时,将鱼获从冰库里搬出来先解冻,要解冻也是搬上码头的事情。

幸好是在南方,沿海也一向都很炎热。

不可能完全解冻,鱼框里肯定有残留的冰,乃至于冻水。

这些都不要紧,最后再减去一些重量即可。

根本就无法精准,或是渔船吃亏一点,或是鱼贩吃亏一些。

他们不是小渔船,而是大渔船,交易的规则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说的,船主和鱼贩都很清楚这些。

“都是一口价5元!”

苏三叔也借机,低声说一下价格:“很新鲜,大家也都不是傻子,有这个价值。”

“嗯!”

苏向东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再看看现场的情况,有些忙不过来,可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三叔和三婶来处理没有问题:“我们去把老鼠鱼处理掉。”

“好!”苏三叔没有拒绝,东方已经能看到霞光,眼看着天就快亮,分头处理才是最好的。

于是!

巴浪鱼全部交给苏三叔和苏三婶处理。

苏向东则是带着堂弟去处理老鼠鱼,数量也不少呢,不低于15吨,超过3万斤之多,虽然他们这边的渔港码头可以消化掉,可不早一点,有些批发回去零售的小鱼贩就要走人了,到时候可别真处理得剩一些,要卖给那些有冻库的大批发商,可就没有那么高的价格了。

本土的大批发商,乃至规模小上一些,都在渔港港头周边建有大冻库。

从码头上收到鱼,直接推入冻库急冻,再慢慢的售卖给零售的小鱼贩,从中赚取差价,当然了,他们收到的鱼获,基本上都是比较次一点的,因为那些售卖的小鱼贩也不是傻子,能够买到新鲜的第一手货肯定是要买第一手货了。

这也导致在凌晨两三点的时间,他们县里有大量的摩托车出动,从各村出发,早早的赶到渔港码头等待渔船归来,然后直接从渔船直接拿货。

可也不是全部,有一些偏远的小乡村鱼贩,就没有办法了,紧赶慢赶到渔港码头,时间已经太晚,这个时候渔船在码头上已经卖得差不多,剩下一些被挑剩的鱼获,这个时候还不如跟大批发商拿货呢。

这也是为什么有大渔船靠岸之时,那些大批发都抢着跳上船。

总是收一些挑剩的鱼获也不是个事,他们也想挑一些好货,不至于他们批发的货都是比较次一些的。

大批发商跟二道鱼贩抢,也跟零售的鱼贩抢。

总之,只要鱼获好,大家都抢,没有什么好说的,货好价值高,利润更高,特别是好鱼,都不在本地批发,而是运到别的地方批发,价格不敢说是进价的翻倍,可一斤能加价多几块钱呢。

“别上手,冰鲜的,谁上手…就必须挑走,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懂规矩。”

苏向东使出了狮子吼,在吵闹一片的渔港码头上,你不靠吼不行,不然声音就被吵闹声淹没:“统一价格,12块,什么货值什么价,大家都是明白人,所以…不要讲价,感觉合适就抬头,要是上了手还不要,咱们可就来好好说道说道了。”

软硬兼施。

这又是渔港生存的另一个生存之道。

冰鲜的鱼,要是让鱼贩子上手,给你不断翻上几轮,这个上手,那个上手,好好一框新鲜的鱼,马上就变了颜色,给人一种不新鲜的感觉,价值就大跌了。

这是他们所不允许的,而鱼贩子根本不可能那么听话,所以,感慨无法避免,即便是话说在前头,还有人不遵守呢。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十九章渔港码头的生存之道【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