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
崔浩准备的稿纸上,空空如也。
连手里的笔,都不知何时掉落在地。
而他本人,愣在椅子上,双眼空空。
到现在,他的思绪似乎都被困在那个年代,看着一对又一对的小情侣,天各一方,阴阳两隔。
眼瞅着,半天没有苏醒过来时,一旁的手机却忽然想起。
急促的铃声,让崔浩一个激灵,迅速回神。
看着响个不停的手机,被强行唤醒的崔浩罕见的露出怒火,甚至都没有看来电显示,抄起手机就抛到窗外的池塘里。
手机铃声,戛然而止。
这下,清净了。
崔浩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了看空荡荡的稿纸,这才后知后觉的拍了拍脑袋:“糟了,光顾着听歌了,都忘了正事。”
幸好,现在才苏醒过来,乘着感觉还在,崔浩提笔便写:“华语乐坛的‘日心说’,一首打破世俗,开创新体系的神曲。”
这便是他对《千里之外》的评价。
对他而言。
《千里之外》的出现,不仅仅大破了以往‘古典乐器’和‘西洋乐器’不兼容的世俗教条,更是开创了一个体系。
以往,古,今,中,外,其中任意两者结合,都能算是经典之作。
但《千里之外》,可是将四者完美融合。
而且,这种融合可不是那种‘随便在歌词里面加入一点牛头不对马嘴’的英文能比拟的,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融合。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华语乐坛历史都将因为《千里之外》的出现,而分成两截。
这是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一刻,崔浩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他记忆很好,仅仅是听了一遍,就已经能记住全部歌词。
再加上文化素养很高,在他的剖析下,把《千里之外》那宛若诗一般的歌词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
国体内外。
随着时间流逝,众人陆续从那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中回过神来。
最开始。
只是一两道零星的掌声,随后,五六道,十一二道,一两百道,成千上万道,越来越多。
短短呼吸间。
国体内外,十多万道掌声,一波接着一波,宛若汹涌不停的浪潮一般,直冲天际!!
所有人都好似感受不到疼痛和疲劳一般,奋力的拍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将之前积攒的心酸和愤懑发泄出去。
是的。
这一次作为旁观者,所有人都没有哭,但是心中的愤懑和心酸,却一点也没减少,不发泄出去,他们要难受好一阵子。
台下。
老者一边鼓掌,一边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仅仅是一首歌,就让我们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
“是啊!”中年人点点头,他也听过不少歌,还是第一次见到能让人这么感同身受的。
“可惜,虽然也感叹过时代,不过终究还是儿女情长,有些小家子气.....”老者却想到什么,忽然叹了口气:“要是.....”
说到这里,他似乎觉得有些不可能,便没有再说了。
而中年人却明白了他的意思,略带遗憾道:“要是格局再大一点,或许我们就能梦回那个时代,见到只存在我爷爷故事中的那些英魂了....”
“多想再见见他们,哪怕只是在梦里,哪怕只是片刻。”老者眼中,满是追忆。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让他试一试。”中年人却来了兴趣:“万一成了呢?”
“再说吧。”老者摇摇头。
现在的年轻人,风花雪月或许能行,但是战争与血,崇高信仰,理想牺牲,终究还是太远了。
当然,他这也不是怪年轻人。
这是必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又有谁能感同身受?
人类想象不到,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哪怕是他,也只是一点零星的记忆。
再者。
官方之前一直忙着搞经济,搞国防,搞科研,这方面自己都忽略了,也不怪现在年轻人风花雪月。
中年人点点头,不过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老者感慨。
而那些媒体记者,回过神来之后,就好像疯了一般。
不管不管,现场撰稿,眼睛满是血丝,都顾不得闭眼休息,誓要把这个新闻第一时间赶出来。
疯了的媒体人现在,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
今天来《平凡之路》演唱会,赚大发了!!!
到目前为止,每一首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