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玉跟徐征算是老相识了,曹金玉当初演话剧的时候,经常跟他一块排练。
曹金玉演的是《分手大师》,而徐征这几年一直在推广话剧《最后一个情圣》。
曹金玉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演话剧,不然现在根本就积攒不了这么多的人脉。
此时的徐征挠挠头:“我这边倒是有点资源,但都是小成本,怕你瞧不上。”
曹金玉强忍着没翻白眼,自己现在这个地位,也没资格挑挑拣拣。
“老徐,角色大小无所谓,我这刚进这一行,也没想着一步登天!”
“那行,我帮你问问。”
徐征觉得只要不挑角色,曹金玉这个事还是很容易办成的。
跟曹金玉认识也有两年了,徐征对曹金玉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曹金玉演的话剧《分手大师》票房不错,场场火爆。
当然,这里面有一些观众是冲着曹金玉的相声来的,但是也不能否认,曹金玉的演技的确不俗。
在徐征眼里,曹金玉年轻,外形硬朗,但又是喜剧演员,很容易在影坛崭露头角。
圈子里就是这样,多了朋友肯定没坏处,所以徐征愿意帮曹金玉一把。让曹金玉欠个人情,让他以后发达了再还。
不过今天曹金玉可是有的放矢,早有准备。
“老徐,去年咱一块吃饭的时候你说你今年要拍《人在囧途》的续集,这事怎么样了?”
“别提了,资金还有缺口。”
“不会吧,你第一部电影挺赚钱的啊,第二部的投资还不好拉?”
“一提这个我就来气,人家投资人嫌弃我这是纯大陆班底,没明星,一分钱都不给。”
徐征一提到这事,也是一肚子委屈。
其实曹金玉知道老徐的新片不顺利,当然,他也知道最后老徐这部新片能有多火。
拥有后面十几年记忆的曹金玉对现在徐征的处境完全理解。
二十一世纪头一个十年刚刚过去,内地娱乐圈的发展远远不如十几年后。
此时的内地的娱乐产业基本上都是照搬港台,虽然电视剧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但影坛还是港台艺人的天下。
一部电影想要拿到投资,投资人得先看看你的演员阵容里有没有港台明星。如果有,钱好商量;如果没有,直接送客。
现在内地的电影人里,除了冯大刚打响了自己的名头,其他人都得看港台艺人的脸色。
从今年开始往前回顾十年,内地票房排行榜里面除了进口的好莱坞大片之外,基本上前十名全都有港台艺人参与,纯内地演员的电影票房都得在二十名以外。
徐征的《人在囧途》第一部虽然赚了点钱,但是票房依旧不能跟那些港台电影相比。
而在曹金玉的记忆当中,今年会有一部电影打破港台艺人的票房神话,而这部电影正是徐征的《人在囧途》第二部。
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大家才发现纯内地演员也能拍出好电影,也能得到高票房,从此之后,港台艺人的地位逐渐衰落,内地演员的身份节节攀升。
一直到后来,内地电影票房榜前十名不但没有港台艺人,甚至连好莱坞的电影都没有了。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不相信纯内地演员的阵容,这也就是徐征拉不来投资的原因。
投资人需要别人给他信心,他在看不到你成功的前提下是不会把钱给你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就跟这些年拍电视剧一样,虽然很多电视剧评分非常高,比如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评分都在九点零以上,但是收视率却很差。
那些讲婆婆儿媳的电视剧,哪怕再狗血,都有一堆人去看。现在是商业社会,赚钱才是头等大事,就连相声也不例外。
曹金玉还在德芸社的时候,德芸社小剧场的票价也是节节攀升。
当年曹金玉的师父可是亲口承诺观众,一张票二十块钱,十年不变。可是到后来呢?
在剧场方的不断压力下,在后台演员的请求下,这票价不也是每年往上涨吗?
今年德芸社改组公司商演的票价还会节节攀升,成百上千根本都不稀奇。甚至连德芸社的小园子里,低于一百块钱的票价也很难再出现。
看着一脸不平的徐征,曹金玉顺势一笑:“唉,老徐,你还差多少钱?”
徐征摆摆手:“别提了,差的数目还不少呢,还得一百多万才凑够第一阶段的开机费。”
“这样,老徐,我把我京城的房子给抵押了,贷两百万出来,给你投进去怎么样?”
徐征听完曹金玉的话,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吐出来。
“金子,你没事儿吧?你是不是发高烧,说胡话了?”
“老徐,你看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