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 (5/7)

误,否则公主不会费劲也要把事情摆到面上说清楚,公主费这么大劲也要把事说清楚就是表明绝不容忍这类错误,否则就不会一定要对她俩说明白了。俩嬷嬷一听便赌气想不要这两锭银子,于是俩人又劝俩嬷嬷,出了宫不比宫内,啥都是需要银子的。这俩人想了又想,才把银子收下了。不过收了银子后,俩嬷嬷头也不回地就往宫外走了。

小燕听了没说什么,让俩宫女帮着她一起整理这一大堆东西。很快宫里的气氛又轻松活跃了起来。这些糕点可以打开来吃,这些衣服和首饰可以以后出宫时再穿。至于两位嬷嬷说的内务府,工坊的工艺也是可以去看看的。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膳后,小燕领着夏荷和小钏子来到了内务府。管事的公公接待了小燕。听小燕说要做两身衣服,再打两套首饰,公公找来了一位做衣服的宫女管事,让她带着小燕去库房里面挑选衣料。小燕在印象中这是第一次亲自进库房挑选衣料,以前这些事都是由那两位嬷嬷代她去做的。看到这么多好看的衣料,小燕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花色和不同的面料,难怪那俩嬷嬷会对到这里来做衣服这么热衷,这么的激动。于是她一下子没忍住,多挑了些衣料多做了几身衣服,如果不是宫女管事提醒她她正在发育和长个子,做多了可能很快就穿不了浪费了,她还想再多做几套呢。于是她忍了忍精挑细选了之后,还是定下了十六套衣服,每季四套。把所有细节定下来之后,小燕问宫女管事账怎么算。宫女管事说公主不用操心,可以年底一次性结算,内务府会从过年发的红包或赏赐中直接抵扣,因此可以不用管这些,直要在订单上签字并在做好后收货时在收货单上签字就可以了。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的。宫女管事说因为这是公主亲自来挑选才会这样省事,如果让宫女或嬷嬷来则即使有签字也会稍微麻烦些,代签字则会更麻烦些的。其实内务府是想直接给嫔妃或公主们服务的,但能亲自来挑选衣料的并太不多,毕竟很费时费力费精神,通常都是各处的宫女或嬷嬷们来代为挑选衣料的,在细节的商定上也是经常拿不准,最后经常都需要调整更换很多次。小燕听了真为那些人感到亏,她此时很庆幸把俩嬷嬷放了长假请回家去,不然她都不知道其实竟然这么便利。于是小燕对宫女管事说她以后的衣服都会亲自来挑选。宫女管事说那样大家都方便。

选定的衣服的衣料及所有细节后,小燕又买了些质量非常好的衣料让夏荷拿回宫里去,方便自己学做衣服。然后又和小钏子去工坊和金坊定制首饰。在工坊选样式,到金坊称黄金的重量及定辅料的数量及价格,加上一定的工艺费就是一套首饰的制成品的定价。同样由相应制作上的内侍管事,帮助小燕拿出了许多首饰模版让小燕进行挑选。小燕觉得各个都好看,内侍管事对小燕说她还小,现在戴的都是成长过渡期使用的,不必做很多类似风格的首饰,够这两三年戴就好,两三年后随着年龄的成长,她的喜好肯定会跟现在不完全一样。因此,现在做首饰不必太多,以免两三年后不用就浪费了。小燕觉得有道理,又经过一翻精挑细选之后,小燕选定了三套红宝石首饰。价格自然是不菲,但同样是年底用红包或赏赐在工坊金坊的账目进行抵扣。这样一天下来,小燕没有花一两银子完成了她自己预想中衣服首饰的定制。

回到宫里后,小燕看到让夏荷带回来的衣料,越看越满意。于是她决定自己来设计并缝制衣服。这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小燕天天在宫里设计样式,缝制衣服。在设计成熟,缝制效果明显后,并用其他一般衣料缝制成成品后,小燕才开始对这些好衣料进行缝制。每当用好衣料设计并做出来一件成品衣服后,小燕一定会穿上这套衣服去找内务府的宫女管事问她的衣服做好了几套。这时宫女管事就会对她身上的衣服仔细观察一翻,并一边观察一边给出专业中肯地评价。这时小燕就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需调整。对如何调整她会问得很仔细,宫女管事见她好学便也讲得很仔细。这样做了几套下来后,小燕的设计和缝制衣服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当她的十六套衣服都全部做好时,她自己也缝制出了大概同样数量差不多款式的衣服,而且她的制作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

这样,为了能顺畅地制作各种衣服,她向内务府申请成了立一个戏剧表演团,专门负责在宫殿内进行各种戏剧表演。实际是她招收了十几个少女进行戏剧的学习和表演,并请了两名戏剧名角(都是十八岁以上的女子)来指导教授她们的学习表演。小燕每月拿出一千两银子来承担这些女孩的吃住学习和表演(这些费用从她的那些店铺的收入里来支出)。而在丰富宫内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小燕有了一个合理的做女人各个年龄的衣服的理由。虽然是做演出服,但她坚持是由她出演,所以是由她来穿这些衣服,那么就可以用库房里的上好衣料由内务府的宫女管事来为她做这些衣服。这时她再选用较一般的衣料自己学着来缝制,然后做为演出服穿到身上去找宫女管事,她就会很自然的向小燕提出关于这些衣服缝制上的各种意见和调整建议。这样小燕就可以尝试去做不同的女装,而不仅仅是只适合她自己穿的女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