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带上回去吃。太子奶娘看着这些曾经她很喜欢吃的东西,感动地嚅动着嘴唇不停地说着:“谢谢了,谢谢太子。”此时,太子又有些后悔了,觉得宫里面还是有好东西让奶娘感动的,他又想试着再提一提接奶娘来宫里住的事。正犹豫着,太子妃从后面拽了拽太子,太子想到那一百个有俩鸡蛋大小的鹅蛋,觉得还是宫外的生活更适合奶娘些。于是太子和太子妃高兴地送走了太子奶娘和她俩继子。
回到宫殿里,太子看着这一百只大鹅蛋问太子妃和小燕:“这些鹅蛋怎么办?”小燕说道:“让御膳坊做上一些带酒酿的米酒来,每日和米酒一起煮着吃,既营养丰富好吃,又没有鹅蛋的腥味。”太子便让人去御膳坊取几坛带酒酿的米酒来。太子妃见太子始终未提接奶娘来宫里住的事,便也彻底地放下了心来。
这一日闲着无事,小燕又进宫里来见皇上。见皇上的眉头紧紧锁着,便问皇上何事烦心。皇上看了小燕一眼说道:“说了你也不懂。”小燕听了后说道:“不懂有什么呢,听听也无妨。”皇上看她一脸轻松,便跟她说了起来。原来皇上从内侍中分出一拔合适的人自幼学武,直接听从皇上的旨意。只是这些人常年的往来行走于宫里和民间,很多人常年不见几面,虽拿着朝廷的银子,却各有机遇,各有畴谋,有时他不知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小燕听了想了想说道:“来去无踪自然不能知道详情,但把他们放到一定单位组织中,便不难了解。”皇上一听点了点头,又说道:“这些人本是为刻意载培,都个个本事了得,如今都掌握了一些超越常人的本事,反而不知该如何对待。重了严了,怕是内心会有想法,轻了松了,又怕管束不到,会影响其他。”小燕听了想了想,说道:“与其管束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律。一定年岁后让他们脱身,补充新人。他们知道并不会一直依赖他们,自然会有所收敛,进行自我约束。”皇上听了点了点头,又说道:“话虽如此,到底还是会影响到其他人。”小燕又说道:“无妨,一开始人数便少些,到后面便隔几年对脱身的人中表现寻常的人进行一定物质奖励。脱身之后长期未被奖励的,便要提请自我约束,成为着重警示和关注的。这些到后面对他们的生活将会更重要些。”皇上看了看小燕说:“能力,总是有两面的效用。”小燕说道:“有恩有威,这个终须自律,否则也怪不得什么。”皇上听了想想也是,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一日,小燕来找太子,太子妃,俩人又在闲聊喝茶。小燕坐下来与他们一起喝着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唐代的狄仁杰和宋代的包拯。太子感慨,人君若能得此二肱骨大臣,当省心很多。小燕听了想了想说道:“此二人都处在朝代的转折点,可见重用法律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指标,治理的根本不是法律用的多,用的好,而是人心顺畅,法无所用。”太子妃听了说道:“小燕妹妹,你那是孔子的理想,在现实之中太过理想主义。”小燕听了想了想说道:“辟如一家里的父母兄弟姊妹,一街坊的左邻右舍对门,若道理讲得通,人情理得顺,谁会去到衙门找官家评理呢?法条都是道理讲不通,人情理不顺时拿出来的硬约束。道理,人情还是法条,看似指向利益,最后指向的都是人心。人心相通,则利益不争。而人心要通,除了有情有理,还得利益均衡合理。而对利益合理与否的衡量又有人心来判断。人心不同,则结论不同。若要人心通达清澈,需要教育来提高认识和辨别,若要人情顺畅融通,需要教化来凝聚和共情。所以教育民众使其通达清澈,教化民众使其共情共享,才能五六人在郊外的春风中踏歌而舞,而心无所绊。”太子听了似若有所思。小燕又说:“利不均则心不齐,心不齐则人心参差,才会使狄仁杰和包拯等阁老有了突显才能的机会和空间。重法用律还是重教用化,一个如出行打伞,一个如种树成荫。伞虽方便又灵活,但惠及有限,且用才有效,并不能主动去改变什么。种树成荫,虽不直接惠及个人,却能主动地去影响和改善环境,最后在人们不需要做什么不需要想什么都,时时刻刻都惠及着所有人。这虽然太过理想化,又较费时长,做的是点点滴滴的功夫,最后却能最持久,最省力又人人可共享的实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太子听了喝了口茶说道:“说说容易,又谈何容易。”小燕说道:“常言说'好饭不怕晚',多晚都不算晚,又说'教育要趁早',多早都不算早。”太子妃说道:“就是多建些书院和私塾的事嘛。”太子接着话题说道:“所以教育无小事,都要银子来撑腰。”听到这三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小燕想了会儿说道:“我倒有个想法。我那驸马是开马车行的,他们家为了跑车更方便些,也常自己出资修一些经常来回跑的路段。不过个人的财力终究有限,如今要提高教育,让文化和学识到达每一个地方,就要修路。路修好了,老百姓出门挣钱容易了,挣到了钱,自然也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自愿去学习了。”说完看了看太子和太子妃说道:“我正想给驸马请个事情做,太子若放心便把通往京城的路,通往各州府的路都交给驸马去做。路通了,交通方便了,求学自然也更方便了。人们容易学到文化知识和新的东西,教化自然也就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