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者序 (2/6)

来,我都是说得多做得少。许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定下目标。这次,我想尝试过一段“不受外界打扰”的写作时光。

三不误:写作、看书、学习。

想法:我想过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进入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复读状态。

必要性:成名作《谈一场校服到婚纱的恋爱》复读篇需要我再体验一次复读那般的生活,才能够写好这部作品。

写信: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果你们愿意给我写信,我会非常开心给你们回信。请发短信给我,我会告诉你地址。

寄语:期待一年后,你们还在,而我也带着更好的作品回归。

期待一年后,我们都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感谢你们一路的支持,希望我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浅水涅槃于武汉大学樱花园

2018.9.8

九月,我成功地遁入了自我构建的静谧世界,与外界的喧嚣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十月的国庆佳节,这份平静被悄然打破。我开始着手准备赠书事宜,为每一本书页题写寄语,这不仅仅是一场文字的旅行,更是心灵与记忆的追溯。我沉浸在过往的对话中,试图捕捉每一位读者的轮廓,将那些珍贵的瞬间凝练为扉页上温情的话语。七日光阴,尽数倾注于此,虽收获了数位读者温馨的线上回应,却未能盼得一封手写的信笺,心中不免留下一丝遗憾。赠书之举,虽赢得共鸣,却也令我反思,是否过于急切地跨越了时光的河流,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力量,以及与自己那份最初的约定。

步入十一月,我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休学。在此之前,每一堂课我都未曾缺席,每天上午,我都在文字与书页间穿行,用知识的光芒点亮前行的道路。休学之后,时间的天平彻底倾斜,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挚爱的小说创作中,每一个清晨的曙光,都成了我笔下故事的见证者。我深知,这是一种赌博,一场关于热爱与未来的豪赌,我愿以全部的热忱与生命,去追寻那片文学的星空。

十二月,初冬的寒意里,我携着这部倾注心血的小说,再次步入简书的舞台。为了让更多人听见它的声音,我精心策划了一场转发赠书的活动,每一个细节的考量,都倾注了无数心血。虽然我四个QQ和微信人数都有一千多个人,但真正参加活动的,QQ和微信各占一个,这让我有点心灰意冷。倒是微博竟然收获三位读者,让我有些意外,她们的支持,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给予我慰藉。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交的数量远不及质量重要,真正的连接,源于心灵的共鸣而非数字的堆砌。

深情作《再也没有遇见第二个她》简书正式发表通知。

嗨喽,各位读者,你们好啊!

时隔一年,今天,我正式发表这部深情作,它是我亲身经历的青春校园情感故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01:关于作品名字

一年前,我取的作品名字是《有一种喜欢叫一见钟情》。但是我在这三个月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这句话:“后来我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可再也没有遇见如她这样的人。”特别适合我和她的故事,这正是我这些年的感情真实写照。

02:关于作品真实性

关于她,我写了三个日记本的日记、模仿了数十首诗词和歌曲作品、大量的书信作品。因此,我将根据这些资料真实记录了我和她的故事。

为了体现真实性,我将毫无保留(涉及私密的名字会去掉)根据章节故事配上相应的资料。

为了还原故事场景,我将会在寒假回家期间重返曾经故事发生的地方一一拍照,并依次整理上传到章节故事发生场景的下面。

03:关于作品特点

我依旧采用“先手写,再码字”的原则,此手稿对我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字里行间都倾注我的心血和记录了我当时写作的时间和心情。

最后,我想对你们说。

早在2012年的高一,我便初次涉足文学的瀚海,以笔为桨,尝试着在小说的天地里遨游了一个学期。那段探索,如同初春的嫩芽,虽然最终未能破土而出,却在心田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六载春秋,如白驹过隙,期间两次试图重拾旧梦,却皆因生活的风雨而未能久持,留下了遗憾的剪影。

转机出现在2017年深秋的11月,我再次扬帆起航,这一次,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矢志不渝地航行于文字的汪洋。我心中悄然萌生了一个宏大的愿景:“读遍中外文学名著、走遍中国每个城市,成为一名走走停停饱尝人间冷暖的作家。”

有时,我也会遐想,如果当年未曾中断,或许如今的我已在文学的领域里,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但过去的遗憾,如同风中散落的花瓣,只能轻拾回忆,无法重归枝头。我曾对自己的放弃有过无数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