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太空一秒还。
九天玄鸟不修仙,南天门外雄兵连。
——网络
地震武器,火山武器和台风武器的开发林云确实一直没有放下过,相关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真正实现武器化才是重点。
对于地震和台风的实时监测已经做到了,甚至是对于地震的超前预测也可以做到。
关键点在于如何预防敌人对于地震的诱导,甚至是对于火山的诱导。
能量转移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要实现大规模的能量转移,目前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如果真正面对敌人这种层面的攻击,提前预知并且对人员进行撤离,尽量减少伤亡是目前唯一的手段。
既然无法有效防御,那就把这种武器研制出来,最起码可以实现等价的报复,这也是林云给予做出来的缘故之一。
地震武器根据现有的原理,做法很简单,就像是在鸡蛋壳上找到一个压力点,通过物理手段将压力倾泻出来。
手段都是战术核武,只不过要把武器投放到预定位置,这是一个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林云的设计其实已经成型了,但碍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暂时无法实现。
超大型的核动力钻头,末端带着相应剂量的战术核武,这种设计不需要找到底层的断裂处,想要在哪儿诱发地震都可以。
火山武器就比较特殊了,需要一个定向诱导通道,这条通道的选择就必须根据地质条件的情况进行。
林云的设计其实已经完成了模拟验证,这款武器有一个齿状尖端,尾部的动力采用的是多级震爆发动机,跟航空发动机不同,他的震爆效果是有高能炸药产生的。
工作工程就像一个多级二踢脚,由不同层级的震爆环进行加速,从地面向下开辟出一条直径50厘米的洞,因为震爆产生的强大冲击,洞壁四周会形成网状的龟裂,从而导致整个地层下压力的向上释放,岩浆喷涌而出的时候,也会带动地震的产生。
两款武器现在唯一的麻烦就是控制系统,近距离控制没问题,但远距离控制就是一个大问题,不说是超远距离,就算进入地层或者深海,无线电信号也会中断。
如果要在其上安装AI自行控制,那也会在进入深海或者地层时出现问题。
所以武器的结构应该最简单才能避免各种环境可能出现的失效。
而控制最好是人为的,林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量子通讯,这种无延时,百分百准确的控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目前真正的量子计算机还做不出来,所以林云的这两款武器目前只能是一堆数据而已。
呆坐在二号实验室,林云翻出来两款武器的数据看了良久,又收了起来。
“还是先做空天战机吧,”林云叹了口气。
要做这款战机,目前是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样板的,毕竟目前大家能看到的有点相关的就是白头鹰的X-37B。
不过白头鹰叫轨道飞行器,这玩意重约4990千克,长约8.9米、宽约4.6米、高约2.9米。飞行器携载太阳能电池帆板,可为飞行器在轨运行提供更持久的动力;中部设有一个载荷舱,尺寸约为2.1米×1.2米,可搭载用于试验的载荷;尾部携带一个大型火箭发动机,可为飞行器变轨和脱轨提供动力。X-37B采用先进的热防护材料,涉及热防护系统、高温结构和密封技术等,返回后可快速修复并再次执行任务,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
林云自然有权限知道种花国的相关研究,种花国的起步也不晚,并且也有很几次很成功的实验,代号“神龙”。当然,还有更成熟的亚轨道飞行器,鸣镝(MD-22)。
林云并不打算借鉴这些飞行器的设计,本质上设计目的都不一样。
机体设计林云以更大的空间和载弹量为目的,当然,也要兼顾流线型,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便于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既是调整姿态。
经过不断的选择和优化,林云最终采取了三角形的设计,机翼可根据飞行方式进行姿态改变。
当然,垂直起飞也是个重点,有岱舆这样强大的发动机,垂直起飞其实并不是难事,直接让发动机进行转向就可以了。
五台岱舆发动机加持下,这架被设计出来的空天战机最大起飞重量能达到惊人的500吨。
机长56米,机高12米,翼展86米,最大飞行速度27马赫,巡航速度16马赫,最大升限达到1500公里,可以实现在近地轨道的飞行,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天战机。
驾驶舱的设计早就完成了,是流体驾驶舱,只不过林云将整个舱体加大,改成了双人驾驶。剩下的内部空间就非常的大了,可以装载蜂群无人机,也可以装载足够多的弹药。
“原来空天战机就无所谓是战斗机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