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个个故事,取书名《晚霞满天》,印成了书册售卖,结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了一时的畅销书,也为她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到了武则天的孙子隆基当了皇帝,李白进京,贵好醉酒,又有安禄山当异姓王时,武则天给隆基皇帝送了些熏鹿肉,四颗大珍珠及一坛清酒。隆基皇帝把熏鹿肉赐给了安禄山吃,把一颗大珍珠送给了李白,把清酒送给贵妃。然后,安禄山吃了熏鹿肉老老实实地回了西域,李白带着御赐的大珍珠离开了京城,贵妃喝了清酒后也不跳霓裳羽衣舞了。武则天又让人送来了一本她用金粉抄录的《心经》。隆基见贵妃的次数也少了。国舅杨国忠被外调任职,解了相权。一场风起云涌随霓裳羽衣曲的停歇也自行消散了。
太平女皇来到洛阳时,本打算另建一处宫殿。但武则天觉得她这个闺女不太愿意被约束,自己住难免有各种疏漏。便让她闺女住前女,她住后面,既不互相打扰,又能互相照应。太平女皇在前面宫里住了一阵,觉得不自在,还是另起了一处宫殿,又建了一座皇庄,才算安稳自在地住了下来。太平女皇每月供奉与武则天是一样的,但她比武则天去过更多的地方,更会花钱和享受生活,因此除了每月供奉外,隆基皇帝奉她为母,还额外地赠了百亿两银两,及黄金十万两。因此够她花好一阵子了。武则天也每月从各种收入送她亿两银两,因此她每月的收入是足够她的花销的。武则天每月在宫里办花展,办素斋宴,及看女团们的歌舞表演,太平女皇也来凑趣,搬来许多各种名花,国内外的都有。搬来了就不搬回去,并放在这边养着。看完女团们的歌舞表演后,她会叫上会挣钱的青年才俊们及各行业精英一起聊天,品茶,既聊美食,也聊各种挣钱的项目。武则天多是在一旁听着,很少掺与去讨论。在她看来,种地或店铺都是更为稳妥的挣钱方式。太平女皇的身边更吸各种优秀的人才,因比武则天也并不约束她。
武则天的作事风格是喜欢一力承担,而太平女皇则是喜欢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她俩用不同的方式,为以后的养老做着规划。武则天喜欢热闹,看看歌舞表演就好,也喜欢安静,她不喜欢人多,更不喜欢说许多她不熟悉内容的高谈阔论,因此每次看完表演后,太平女皇和其他人高谈阔论时,她会和命妇们到一边休息去了。太平女皇虽是她闺女,但并不需要她操心什么。上了岁数后,武则天觉得命妇们的聊天也没那么无聊了,即使她们爱花钱,有点懒也没啥问题,她只要在听这些时不会打瞌睡,就说明她还没有那么太老,没那么老的讨人嫌了。虽然她没有什么感受,但那些村里和里弄里的老妇人们可没向她少讲这些事,因此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是满好的。她已很少去闹市的里弄或郊区的乡村里找那些老妇人们去聊聊天了。一来已听过许多,不会再感到新鲜,二来精力不似从前,嫌麻烦,三来去见故人虽然一样变老,难免相见两厌,彼此不想互添麻烦。所以武则天更多时间呆在宫里,养养花草,看看账本,听听皇庄和各店铺的汇报。她现在已不需要很多钱,但各处经营的顺畅,收成好,收益高还是让她很是高兴。
随后,花展也办得少了,宫里换走了一批上了岁数的,招进了一些年纪轻的。有时她想虽然她用银子养着她(他)们,但这么年轻守着她这么个老太婆真是蹉跎岁月。于是她主动地减少了存在感,让这些年轻人有别的事情可做。她把生活区放在后面,与前面隔开,把前面的空间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花展区,画展区,素斋区和歌舞表演区。然后每天定时对外开放,进来观看一次交一两银子。素斋区的品尝是要再具体付钱的,其他的观看则不需再付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看累了就在素斋区吃东西,一份素斋有不到一两银子,也有超过一两银子的,因此每一天下来,收入在两三万两左右。一个月也有几十万两至上百万两银两。宫女内侍们都在前面忙活,后面的生活区只留了一小部分人。有时武则天简装之后带着同样简装的宫女走入到人群中去,南来北往的人并没有感到不同,因此武则天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又热闹又不打扰生活,不出门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看着人来人往也觉得自己似乎更有精神了。
当武则天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时,峨眉的师太和女道长一起来告诉她,她俩人要回峨眉去了。因为这里白天人太多,已无法让她们安心地在这里清修了。武则天觉得这样也很好,便同意了。她问师太和女道长有什么还要嘱咐她的,师太说:“红尘富贵已享,何须再做留恋?”女道长说:“人多之处气机很繁杂,不可久居。要想清静,还是山高密林处,方养道心。”武则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在师太和女道长辞别后,便收拾了行李,带了随身宫女内侍和护卫,去寻那山高密林之处潜心安静清修去了。
一边旅游,一边寻访,终于还是寻得一处清静之地,很快找人来修了院子,便安顿住了下来。太平女皇听说之后,第一时间第一个赶了过来看,觉得环境确实很不错,便在旁边的地方修了院子。又找人在附近开了一大片地种植各种作物,安排了护卫在路口。这样山上便没有其他人可随意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