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接下来要留足时间让李白消化和思考,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言辞。
而且这是肯定的,因为张小宝深知:截止目前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李白的心坎里,不由得他不相信自己。
也就是说——李白现在已经被他一整个儿拿捏住了属于是。
果不其然,李白开始皱眉沉思,他品味着张小宝的话语,又一次回忆着过往的种种遭遇。
两相对比,竟然严丝合缝,匹配至极。
“高僧啊!”
想了一会儿他突然茅塞顿开、眉头舒展,冲张小宝深深作揖,并同时开口道:“那可有什么破解之法?还请高僧指点一二,好让我早日脱离苦海、修成正果啊。”
“好说!”张小宝脱口而出:“你……”
刚出口,张小宝就迟疑了一下:
不行!这该怎么说呢?
如果告诉他放下身段,去迎合当下权贵,那不一定符合他的内心想法,而且他不一定会改。而且搞不好此话一出,再触了他的逆鳞,反过头来责怪自己,那之前辛苦建立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思量之后,张小宝决定还是不要改变历史的趋势,就让他我行我素。
这样一来更为保险,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李白会不会改,改正之后还会不会再创作那些千古诗篇。
但话不能太直白了,于是他犹豫一下,继续开口说道:“你命中定数自有天定,那银犬终有一日便会离开,只是时间迟早。你当尊从本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听完,李白沉默了,开始了低头沉思。
良久,他才抬头一脸轻松道:“大师,我悟了……”
“很好!”
张小宝双手合十放在身前,俯身表示赞赏,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想不到这就给李白忽悠“瘸”了,我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接下来的时光,二人一路交流谈心,不知不觉问天色暗了下来,很快就入夜了。
李白和张小宝二人合力找来干柴,在湖边寻了一处平整地,从湖中摸上几条草鱼,架起篝火烤了起来。
看着滋滋冒油的烤鱼,李白率先开口:“高僧说是与我切磋诗艺,那可曾作过什么诗作,吟出来让太白赏析一二?”
“哦,这个呀——有的,待我酝酿一二。”
张小宝听完,低头沉思,很快便脱口而出:“听着啊——
苍龙从寒风中出鞘,深渊于暗夜里舞蹈。
昼夜混淆无更迭,静卧闲敲灯明灭。
你看,他的梦话中——
有只寄居蟹!”
“好!”
张小宝刚吟诵完,李白便拍手叫好,看得出他很激动,不像是在拍马屁。
因为他听的过程中,眉头忽而紧皱、忽而舒展,临了还仰头将葫芦中的烈酒灌入喉中。
“好在哪里?”
张小宝觉得难以置信。
毕竟这玩意儿是自己有一次晚上失眠,闲来无事写出来的东西。
拿到大诗仙李白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
他不嘲笑自己就算了,反而还夸自己,这是他张小宝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很不自信地问李白道。
李白听完张小宝的话,作沉思状缓缓开口:“高僧第一句写景,应该是交待了故事背景。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黑夜,你感觉到猛烈的寒风就如一把出鞘的利剑架在脖子上,刺骨的冰冷不时地摧残着你的身体和心理,让你万分难受。它又像是凶恶的苍龙,张牙舞爪地恐吓你、摧残你的身心。而后你被一路追杀至一处深不见底的悬崖边上,看着下方似魔鬼般疯狂舞蹈的张牙舞爪的黑暗,看着它不停疯狂扭动的身姿,感觉它好像要随时将你吞没一样,而且还不停地发出‘桀桀桀’的笑声。
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极端恶劣。而且对仗工整、语句通顺、耐人寻味、深入人心,让人身临其境。
况且虚实结合,一部分是你的真实经历,一部分是你想象空间。”
说完,李白顿了一下。
随后又是仰头灌入一大口酒后,他扭头看了看张小宝的方向,甩手便将酒葫芦扔在了张小宝的面前,示意他也来上一口。
张小宝伸手接过酒葫芦,本来还有点儿嫌弃李白的口水,但一想到气氛都烘托到了这儿了,不喝的话也太过折了兴致,便仰头饮了一口。
毕竟——酒逢知己千杯少嘛。
见他痛饮一口,李白继续品鉴:“这第二句,话锋一转,与第一句对比鲜明,交待了人物此刻状态。将读者从第一句中误以为你身处室外的想法纠正过来,表明了你身处室内,而且失眠了。你大概率是坐在窗前,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狂风,不停地敲着手中的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