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故事,柳贯一仰头大饮一口,随即吟诗一首,毫不客气地当了回大自然的搬运工: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此诗一出,当场的众侍卫全都目瞪口呆。
自称念过几年私塾的宋屹,更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而双目含春的小巧,直接软绵绵地倒在柳贯一怀中。
与此同时,一个早已来到殿外观察殿内动静的锦衣男子,忍不住大声叫好。
“‘只羡鸳鸯不羡仙’,真是千古绝句啊!”
“这堪称大奉诗坛新的丰碑!”
只见大殿外,一男子带着两位随从,迎着寒风,满脸狂喜地踏入殿内。
这青年身着淡青色锦袍,外披一件白色貂毛披风,
五官轮廓分明,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书生气质,初次见面,就能给人留下好感。
他快步走到众人面前,目光紧紧盯着柳贯一,急切地问道: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请问这首诗可是阁下所作?”
其实,众人早就察觉到外面有人。
但武夫的直觉告诉他们,并无危险,所以只是暗自戒备,不动声色。
“此诗确实是我家公子刚刚所作,不过阁下是不是应该先介绍一下自己呢?”
宋屹开口回应道。
“啊,确实是在下失礼了,”还望诸位海涵。”
“学生姓杨,是青州人士,因要参加今年的春闱,所以提前赶路来京城备考。”
“今日天色渐晚,荒郊野外又无处投宿,看到这边有座庙宇,便想着过来看看能否借住一晚。”
“没想到竟有幸见证一首千古名诗的诞生,这实在是学生之幸,也是大奉文坛之幸啊。”
杨姓男子渐渐平复情绪,作揖说道。
“哦,原来是杨公子,在下姓柳,是京城人士。”
“今日与公子一样,也是在此将就一宿,明日便要继续南下了。”
柳贯一微笑着摆摆手,回礼说道。
“见过柳公子,还望阁下告知此诗诗名,”
“如此佳作,定要大力宣扬,让大奉学子都能学习品鉴。”
杨姓男子问道。
柳贯一含笑看向小巧,说道:“诗名:《十里平湖逢王巧儿》。”
小巧本姓王,名巧儿。
“公子……”
此时的小巧,眼中情意绵绵,仿佛要流淌出来,愈发显得娇媚动人。
众人看着小巧,都面露羡慕之色。
武夫们还好,可对于许多饱读诗书的大儒来说,能有一首好诗传世,那可是梦寐以求的事,
因为这就如同圣人般流芳百世。
“好了,大家赶了一天路,都累了,早点休息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