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章 冲啊!压上去! (2/3)

着脚尖,有的假装整理衣甲,有的则用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刀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尴尬的沉默。

一位年轻的将领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迅速闭上了。他的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另一位留着灰白胡子的老将军深深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无奈和困惑。

这些将领心中纷纷腾起一阵苦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大规模战争,更别说面对如此规模的渡河之战了。有些人是靠着关系和贿赂爬上高位,有些则是在和平年代里混资历。此刻面对皇帝的询问,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偷偷瞥了眼站在一旁的文官们,心中暗自嘀咕:“这些文人老爷还没开口呢,我哪敢贸然说话。真当我们这些武将的脸比他们大吗?”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位身着华丽长袍的文官缓步走出。他慢条斯理地捋了捋胡须,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文官清了清嗓子,用洪亮而富有韵律的声音说道:

“陛下勿忧,书中自有黄金屋,微臣已然洞悉苏逆布置。”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莫名的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莫名的自信,仿佛胸有成竹。

文官继续侃侃而谈:“依微臣之见,眼下我军大可不必着急。兵书有云:渡河而战,未胜已败三分。苏逆军队冒险渡河,这便已是我军的一大胜势!”

他环视四周,见众人都在专注倾听,更加得意:“故而,我军此刻最明智之举,乃是静观其变。待那苏逆军队露出渡河意图,我军再从容调兵遣将,以逸待劳,必能一举击溃敌军!”

文官的话音刚落,皇帝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其他将领们也纷纷点头附和,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于是,朝廷大军按兵不动,静静地观望着对岸尘土飞扬的苏军,等待着他们自投罗网的那一刻。

闻言,皇帝微微颔首,心中也放松下来。

于是乎,朝廷军,按兵不动,坐视苏逆灰尘尽起,徒劳消耗精力。

日上巳时,苏军发兵三处,竟然是从上,中,下三处地点同时渡河!

杀!

上游赵子龙状若疯虎,扛着箭支,一落船,连杀数人!数船甲士当即落地,结阵上前,突杀不止!

不过一刻钟,上游东岸,赵子龙麾下兵卒从容渡河,列队严明!而与此同时,宛若是与那赵子龙有心灵感应一般,刘皇也采用相同战法,身先士卒,劈砍上岸,同样只是一个照面便将那朝廷军阵地夺了过来。

两侧舟船运输不断,阵线愈发厚实,两岸军队已经立垒!

高台上,皇帝身侧,众人皆是悚然。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看起来最为艰难的渡河之战,怎么就被这样一口气推了过来!

这可是渡河啊!

怎么会如此轻易,如此轻松?

铛铛铛!

对岸忽然鼓声大作!

战场上,一声惊呼打破了紧张的氛围。

“看!河面上!”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喊道。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眼前的景象令他们瞬间失语。只见正对皇帝军阵的河面上,数百艘舟船齐齐启动,如同一片移动的森林,气势汹汹地向皇帝军阵冲来。

船只破浪前行,激起阵阵水花。桨手们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推动着舟船以惊人的速度逼近岸边。每艘船上都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手持长矛、弓箭,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皇帝军中一片哗然。有人惊呼:“天啊!苏逆竟然要三面开战!”

确实,此时苏军已经在东西两翼与皇帝的勤王义军交战,现在又从正面水路发起进攻,俨然一副要将皇帝军围困歼灭的态势。

皇帝脸色骤变,铁青一片。他紧握王座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身旁的大臣们也慌了神,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这时,一位将军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勿忧,苏逆军队本就兵力不足,如此分兵更是大忌!况且,东西两翼的勤王义军虽战力不足,但陛下身前可是京城精锐,都是一等一的好兵!”

这番话稍稍安抚了皇帝的情绪,他微微点头,目光却仍紧盯着河面。

战斗很快在河岸边展开。京城精锐确实实力不凡,他们奋勇抵抗,一时间将苏军阻挡在岸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登陆,局势开始发生变化。

京城士兵们渐渐支撑不住,被迫一步步后退。皇帝眼睁睁地看着敌军离自己越来越近,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陛下勿忧!那苏逆气已尽!绝对突破不进来的!”又有一名将军出言安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苏军主将贾人和正奋力厮杀,却听到身边传来士兵的呼喊:“将军,我军力竭,恐怕难以继续突进了!”

贾人和闻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