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而威严:“模样倒是周正,不知才情如何?”
甄嬛微微欠身,轻声说道:“民女略通诗词歌赋,愿为皇上和太后献丑。”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皇帝微微挑眉,眼中露出一丝兴致,身体微微前倾,似乎对甄嬛的回答很感兴趣:“哦?那便说来听听。”
甄嬛思索片刻,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诗句,最终缓缓开口:“春日繁花映翠枝,宫墙柳色惹相思。愿将心事付明月,不负韶华不负诗。”她的声音婉转悠扬,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独特的韵味,在大殿内回荡,仿佛一阵春风,吹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皇帝听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转头与太后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认可:“倒是有些才情。”
太后也在一旁点头道:“嗯,诗词倒是风雅,只是不知这性子如何?”
甄嬛微微垂首,轻声说道:“民女自幼受父母教诲,深知规矩礼仪,定当恪守本分,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微微攥紧了衣角,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此时,大殿内的其他秀女们反应各异。那位嫉妒甄嬛的秀女,手指不自觉地揪紧了手帕,心中愤恨不已:不过是几句酸诗,也值得皇上太后夸赞?她狠狠地瞪了甄嬛一眼,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在往后的日子里打压她。而其他秀女中,有的真心羡慕,小声讨论着甄嬛的才华,眼神中满是向往;有的则面露不甘,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要在之后的环节中胜过甄嬛。
皇帝又问了几个问题,从诗词典故到宫中礼仪,甄嬛都对答如流。她的回答条理清晰,言辞得体,既展现了自己的聪慧,又不失谦逊。每一个回答都经过深思熟虑,恰到好处,引得皇帝频频点头,目光始终停留在甄嬛身上,脸上的赞许之色愈发明显。
就在这时,一位站在角落里的秀女突然向前一步,微微屈膝行了个礼,说道:“皇上,太后,民女也想展示一下才艺。”众人纷纷侧目,只见这位秀女身着华丽的锦缎衣裳,上面绣满了繁复的花纹,佩戴着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整个人显得珠光宝气,在昏暗的大殿里都格外耀眼。
皇帝微微点头,声音低沉:“准了。”
这位秀女微微一笑,随即走到一旁的琴案前,缓缓坐下。她轻轻抬手,指尖落在琴弦上,微微用力一拨,琴声悠扬动听,如潺潺流水,在大殿内流淌。她的琴艺确实精湛,指法娴熟,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然而,甄嬛却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琴声中缺少了一份真情实感,更多的是技巧的堆砌,听起来就像没有灵魂的乐章。
一曲弹罢,皇帝微微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肯定:“琴艺不错。”
太后却微微皱眉,目光看向那位秀女,缓缓说道:“琴艺虽好,但琴为心声,这琴声中少了几分韵味。”
那位秀女脸色微微一变,原本自信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连忙下拜,声音带着一丝慌乱:“民女愚钝,还望太后恕罪。”
甄嬛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深知,在这宫中,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考验,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自己的命运。她暗自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
选秀仍在继续,又有几位秀女展示了自己的才艺,有的擅长舞蹈,身姿婀娜,翩翩起舞,裙摆如花朵般绽放;有的擅长书法,挥毫泼墨,笔锋刚劲有力。甄嬛始终保持着微笑,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秀女的展示,心中暗自评判着。她时而微微点头,对精彩的表现表示赞赏;时而微微皱眉,对不足之处默默思索。
终于,选秀接近尾声。皇帝和太后低声商议了几句,声音虽小,但大殿内格外安静,依稀能听到他们交谈的只言片语。随后皇帝开口道:“此次选秀,甄氏甄嬛、富察氏、曹氏等,留牌子,赐香囊。”
甄嬛心中一喜,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脸上却依旧保持着端庄的神情。她连忙下拜,声音清脆而恭敬:“民女谢皇上,太后恩典。”
其他被选中的秀女们也纷纷下拜谢恩,而那些落选的秀女们,则面露失落之色,有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有的甚至当场落泪,泪水在脸颊上肆意流淌,打湿了她们精心准备的妆容。
甄嬛缓缓起身,她的目光望向大殿外的天空。阳光依旧灿烂,照在身上却没有了刚才的温暖。她知道,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世界。她深吸一口气,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宫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决绝。
随着太监的一声“退下”,甄嬛和其他秀女们鱼贯而出。走出大殿,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她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流朱和槿汐早已在外面等候,看到甄嬛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小姐,恭喜您!”流朱兴奋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
甄嬛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