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话音刚落,仙石应声迸裂,产一石卵,飞溅入云端。卵内混元之气涌动,灵光透壁四射,驱散云雾,如大日初升,普照万物。
诗云:
混元体正合先天,
万劫千番只自然,
仙胎孕育数千年,
灵光现世开新篇。
“这光芒直射天宫而去,定然惊动玉皇大帝,也不知是吉是凶?玉帝该不会怀疑是我老龙王作祟吧?”龙王掐指一算,再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自言道,“今日不宜出行,不如暂且返回龙宫躲避,免得误会,惹上麻烦。”
混元石卵辉撒凌霄宝殿,金光扫过屋脊,击落数片琉璃瓦片,空中楼阁微微颤动。宝殿内,众神仙见如此情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高台之上,二掌扇侍女站立不稳,长扇左右摇摆。而当中玉皇大帝端坐稳如泰山,神目微开,略有不悦。太白金星察觉龙颜微变,急忙传递讯息于身旁朝臣。众神仙陆续重整衣衫,调整列队。此时,千里眼顺风耳飞奔而至,跪报玉帝:“回禀陛下!此乃一石猴降世尔。”
托塔天王踱步出列,来到大殿中央,说道:“陛下!妖猴降世,便能惊动天庭,定是不祥之物,倘若是那魔界逃脱之恶灵,乃周天之患啦!微臣斗胆请旨,领兵前去捉拿妖怪,以除后患。”想必是久无战事,这天王是想借机操练,免得久疏战阵。
玉皇大帝言道:“少安毋躁!仅一石猴降世,何须托塔天王出马?差游奕灵官前往幽冥地府,调取《生死簿》,便可知晓此猴前世今生。如若并非魔界逃脱之灵,严加管教便是,不必大动干戈。”
见玉帝轻描淡写,托塔天王不敢再作言词。
幽冥地府,位处深山地腹,设有五门,四方鬼门及中央登天门。亡灵生死轮回,由四方鬼门而入,中央登天门而出。北方鬼门关口位于罗酆山悬崖绝壁之处,高一十八丈,宽二丈,不为常人肉眼所见。凡体肉身不得入,脱体魂灵来无阻。穿过石壁便是接引黄泉路,宽七尺,蜿蜒曲折。路尽头有一巨型渊洞,洞口阴云垂地,黑雾迷空,洞壁沟壑密布,熔岩流淌。一条小径沿壁盘旋而下,通往洞内深处,深不见底----
荆棘丛丛藏鬼妖,
石崖磷磷邪魔跳。
眼前不见鸟兽噪,
耳畔惟闻鬼怪笑。
山野丛生之地似有恶鬼妖精藏匿,崖间乱石之间似有妖邪之魔窜跳。四面不见鸟飞鸣兽躁动,耳旁只听得妖魔鬼怪之音。小径尽头火海横流,波澜暗涌,熔浆翻滚,吐泡轰隆。火海四周石壁之上山洞星星点点,其中正北向为之最。洞门之上高悬一牌匾“酆都天子殿”,两侧各一幽洞,左侧写有“百煞堂”,右侧注明“滴血堂”。进入酆都天子殿,只见殿中再有洞,洞中再有殿,羊肠九曲,错综复杂----
洞中野鬼哀嚎,
涧底邪魂隐现。
牛鬼暗中喷雾气,
蛇神口内哨烟起。
绛纱冥火照宫扇,
兽鼎香云袭御衣。
大殿深处,十殿冥王齐聚站立,三俩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十殿冥王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仵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殿阶之上,背手低头、来回踱步者为幽冥鬼王,乃大庭氏,名曰庆甲。幽冥鬼王沉默不语,看似步伐缓慢,却已心急如焚。
仙石炸裂,震天动地,纵贯六界,自然惊动幽冥地府。幽冥鬼王此次招众冥王前来,正为商议此事。
不多时,只听得珠帘沙沙作响,十殿冥王闻声望去,见内堂快步走出四位判官,正是赏善司旱魃、罚恶司山魈、阴律司幽魁、查察司阴鬾。四判官各捧一堆书册,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均有三尺来高。四判官飞奔上殿,将书册放于幽冥鬼王桌案之上,册上写有“生死簿”三个大字。十殿冥王随即快步踏上石阶,凑上前去,围在幽冥鬼王四周。秦广王在左,阎罗王居右,泰山王与楚江王立于桌案对面,其余六冥王围在外圈。
幽冥鬼王使脚推开座椅,站立桌案前,匆匆打开第一卷书册翻阅,右手指尖在字里行间快速划过,目光紧紧跟随指尖逐行逐句游走。书册是一本接一本,而鬼王面色却越发凝重。翻阅数本未有斩获,鬼王忙示意身旁冥王一同动手查阅。众冥王听命,各取一本。见桌案不够宽敞,平等王等四冥王干脆俯身殿阶之上,毫不顾忌形象。众冥王反复翻阅数遍,依旧一无所获,但见幽冥鬼王未有言词,也不敢起身作罢,只是略微发出哀叹之声。
幽冥鬼王扫视众冥王后,合上簿册,起身徘徊。
此时,秦广王说道:“陛下!生死簿中确实不曾记载,这该如何是好?”
阎罗王说道:“这猢狲元灵无从查询,来路不明。不知是福是祸啊?”
转轮王道:“怪灵降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