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天子殿上,悟空与阎罗王四目相对,孙悟空眼如铜铃,凶神恶煞,阎罗王目含幽泉,楚楚可怜。孙悟空脑中疑云重重,思绪飞转,想起他来自数百年后,或许前世确有变数,这阎罗王想必不敢言谎,为难于他也于事无补。别无他法,孙悟空只得返回凡界一边搜寻,一边等待。
为行走方便,孙悟空化为人形,着道袍,扮方士,穿梭于繁华街道,行走在偏远乡村。
(新元前四七八年,深秋)薄暮十分,孙悟空来到一座城池之外,只见天空阴云密布,又无明月照路,走近城门,只隐约可见门头上写有“临淄”二字,原来此处是齐国都城。城门口行人三三两两奔走,四名司阍正催促路人快行,即将关闭城门。悟空见天色已晚,无意进城,哀叹道:“哎!又是一个无月之夜啊!不如暂且城外露宿,翌日进城吧。”于是悟空在附近树林寻得一颗大树,跳上树枝躺下,渐渐睡去。忽感一阵清凉袭来,孙悟空睁开双眼,已是凌晨。
梦醒枝头对微雨,始入深秋面寒天。毛毛细雨散落面颊,看似温柔却又冰冷,不知不觉再入深秋。
秋雨,细细绵绵,清理浮尘,似乎洗净双目,边际清晰。秋雨,冰冰凉凉,淋寒风水,仿佛冰冻思恋,独留空寂。
俗话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为何这深秋之雨却数日不停?
针针细雨刺心头,
几日阴雨几夜愁,
苦雨几时休?
妙手作画弃丹青,
只泼水墨化乌云,
天空何时晴?
孙悟空仰望天空,看的是无尽阴雨,想的是遥遥无期。
这时,天空传来一阵声音:“春雨潇潇,情丝缭绕。夏雨阵阵,愁苦断魂。秋雨绵绵,思绪绵延。冬雨凄凄,悲凉孤寂。随四季变化者,并非雨之冷暖,而是雨中人情。”
“师父?”孙悟空大惊,四处寻觅,恰见一道灵光疾驰而过,急忙驾筋斗云追去。穿过一道雾墙,灵光消失不见。悟空按落云头,定睛一看,浓雾前有面断崖,断崖边小树青翠。此地不正是方寸山吗?虽说眼前还只是棵树苗,但四方格局与当年并无二样。难道是菩提祖师指引悟空来到此处?为何此前没想到回斜月三星洞,求师父指点迷津,悟空即悔恨又欣喜,向浓雾纵身一跃,飞向心中彼岸。然而,当孙悟空穿过云雾,悬停半空,却发觉并非一切如故,眼前空空如也,并无高山瀑布,柳树石阶,自然不见斜月三星洞。
孙悟空不断高喊:“师父!师父!徒儿有要事求见!”然而并无半点回音。
悟空在半空徘徊,心灰意冷之时,恰见日渐西山,半轮明月隐隐显现天边,依稀听得对岸瀑布流水之声,云雾逐渐淡去。日月同辉?斜月三星洞乃虚实交结之地,须待日月同辉方可现世。孙悟空大喜,再次飞至对岸,却依旧空空如也,于是放声呼喊祖师。
“来者何人?为何到此啊?”
悟空听出是菩提祖师,但四周张望却不见祖师踪影,仰望天空问道:“师父!徒儿孙悟空啊。”
“孙悟空?老夫从未有过你这徒弟啊!”
“师父,徒儿来自……三百年后,流落至此,特来向师父请罪。”
“三百年后?你并非当今时空之人?斜月三星洞乃虚实交结之地,恐怕进不得我洞府,哪里来还是回哪里去吧。”
难道是因孙悟空三百年后大闹天宫,惹祸行凶,菩提祖师不愿与这孽徒相认?孙悟空想起当年被师父逐出师门,无论是何时空,恐怕已再无相见之日。想到此处,悟空不禁眼眶湿润,驾筋斗云四周飞舞,试图撞入虚无时空。悟空一通乱串,终徒劳无功,泪珠夺眶流下,划过脸颊。悟空悬停半空,黯然神伤,仰天大喊“师父”二字。
“休得在此胡闹!还不退去,休怪老夫逐客了。”话音刚落,悟空忽感天旋地转,神志不清,坠下筋斗云。
悟空猛然睁开双眼,原来又是梦一场,只不过眼角泪迹依存。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悟空眼前悠悠飘落一片黄叶。黄叶虽浑身沾满雨露,却依然不急不慢,一路悠然自得,一路欢声笑语。
孙悟空望着落叶苦笑道:“秋意阑珊不留情,风吹叶落笑空心。一片秋叶,与树枝守望相助、共经风雨,终被那阵秋风拆散,居然还笑语不断,难道无恨吗?”
“此刻落别,只是今生缘分已尽,并非因那阵秋风。若无秋风,也当别离,何恨之有?”
“缘分已尽?看来你未经历风雨,未经时光磨炼,不懂何为留恋啊?”
这时,秋叶笑道:“流浪孤神,依依不舍往日回忆。既然淡泛,何不弃之,随风而去?”
孙悟空对秋叶言道:“来年春天,小叶依旧能飘摇枝头,与树共舞。而老孙轮回,却早已忘却此生一切。回忆伴我前行,虽已淡,不可舍。秋雨带不走,时光抹不去。无论九转轮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