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挖人参 (2/3)

搭起帐篷。生了一堆火,晚上会很冷,可以防野兽。

山高路远,信号不好,符宝钻入睡袋,很快进入了睡眠。

早上六点,林中鸟鸣声乱,符宝被吵醒,人还有点迷糊。

啾啾、唧唧喳喳、叽叽喳喳、叽喳--叽喳--、吱喳吱喳、啁啾、唧啾、嘤--、害啦--害啦--、喈喈、咕咕、喳喳、噍噍、啾唧、啾啾、喑、嘶、呢喃、喃、咿哑、哑哑、哑咤、呕哑、啧啧、哜哜、咬咬、唳、喁喁、呷呷、呱呱、咴儿咴儿、、、

开始只有鸟在叫,紧接,丛林苏醒,野猪、狍子、水獭、猞猁、猹、、、也开始叫唤了起来,混合着鸟类的鸣叫,演奏了一首丛林进行曲。

符宝从睡袋中爬出来,穿好衣服,走出帐篷。

穿着冲锋衣,厚棉裤,符宝的腿都在发抖,东北这嘎达太冷了,寒冰刺骨。

哈气,变成白雾,微风拂面,脸皮疼。

符宝看见了雾凇,松针挂霜,白里透青。

耳朵冻得通红,感觉刺痒,开始有灼烧感,符宝吓了一跳,急忙套上狗头帽。

手指僵硬难屈伸、、、

符宝收集松枝,生起了一堆火,暧和一下身体。

铝饭盒煮了一碗牛肉汤,午餐肉与压缩饼干煮成糊糊,难吃但管饱,野外条件有限,只能这样。

...

符宝7点钟出发,早上8点半到达山峰背坡。

太阳出来了,驱散寒霜与浓雾,气温上升,符宝微微冒汗。

符宝登高望气,只见一山坳处,有一道蓝紫宝气直冲云霄,掐指一算,此地必有人参、、、

符宝肯定不会掐指一算,也不会寻龙望气。

不过,上有紫气,下有人参,是有科学依据的。

西汉纬书《礼纬.斗威仪》记载: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古人诚,不欺我。

这其实是古代采参人的经验总结,是可以信任的。

这是因为,人参喜湿,生长的地方经常有浓雾覆盖,七彩阳光之中紫光是可见光部分穿透力最强的,因此人在雾中就可以看到紫光。

背阴坡,光照少,湿度大,雾气重,适合人参生长。

符宝钻入林间,开始寻找人参。

静不慢行,眼观八方。

人参是集天地灵气所化,山神的恩赐。

只有虔诚之人、、、只有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够找到。

12:00

符宝找到了一株人参。

鲜红色的人参种籽,看起来就像王维诗里的红豆,四匹叶片。

此时不能心急,天地灵气断绝,人参不会长脚跑,不过要小心毒蛇。

传说,凡有灵物,必有守护。

人参附近总有毒蛇出没,每年都有采参人被毒蛇咬伤,长白山有多种矛头蝮蛇,剧毒无比。

这其实是因为人参果实鲜艳,味甘甜,容易吸引鸟类和田鼠来啃食,于是也就吸引了捕食小动物的蛇类。

符宝抽出手杖,打草惊蛇,没有发现蛇。

然后才放心上前,准备采挖人参。

符宝不迷信。

但是,心怀敬畏,心怀感恩。敬畏自然,感谢山神赐福,感恩人参改善生活。

符宝完全照搬放山人的人参采摘仪式。

先用棒槌、红绳锁锁住人参,红线缠在人参的芦头上,秸杆搭成房架子,意思是给人参搬家,而后用两枚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宝棍或树枝上,防止人参跑掉。

抓捕人参之后,采参人还需要燃香祷告,跪拜山神、、、

“感谢山神大人,感觉大自然,感谢CCTV。”符宝嘟囔道。

符宝给人参植株栓上红绳作为标记,趴到地上,用手扒开人参周围的枯枝烂叶,然后,竹签子一点点挑土开挖。

顺着芦头开始捋着挖,直到人参全部根须露出。

这时候,挖掘人参的真正挑战来了,人参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断了就坏了品相,价格就跌得厉害,其难度堪比考古,用到的工具也跟考古挖掘相似。

符宝有着丰富的挖土经验,这点事情难不倒他,就是跪地上太久,手脚有点麻。

竹签挑,毛刷刷,不能吹,干燥了就不那么值钱了。

符宝花费了三个小时才把这株人参挖出来。

这株人参,4匹叶。

一般来说,种植人参的副叶每年可以增加一到两片,而野山参则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达到同样的生长效果。

所以,人参行当里面,常说的三花、巴掌、二甲子、灯台子、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只是对于野生人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