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铲地皮 (1/2)

直播间里的宝友们顿时炸了。

【光绪仿?怎么可能!】

【这明明是康熙啊?不论是从画工,还是笔筒形制,都是典型的康熙啊?】

「海阔天空」却面色再变,心道他果然看出来了。

只不过,他不能露怯,故作恼怒道:“光绪仿?我鉴定证书和拍卖合同都在,你跟我在这说光绪仿?搞笑呢你!算了,你不诚心买,咱没必要再纠缠,你说光绪仿就光绪仿吧。再见!”

说完,直接挂断了视频。

【哎哎哎,别走啊!我们再看看!】

有宝友挽留。

春秋大梦:【咋的,你要啊?你要,你就跟他私下里联系去,反正我看的是光绪仿。线条太过柔和,色彩也不够亮丽,人物表情太过呆板了,完全没有康熙的人物感。】

见他说得如此信誓旦旦,有宝友问李光义:【来福老师,你咋看?】

李光义耸肩,摇头道:“他摄像头不太清晰,别说辨别年份了,我就连真假都没瞧出来。”

闻言,仍在直播间偷偷观察地「海阔天空」,内心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在李光义的直播间已经潜水半个月,他知道李光义的水平,对于瓷器很精通,不可能看不出来。

在他看来,李光义之所以说这话,无非是给自己留面子,不想破了古玩圈的规矩。

行内规矩,不坏他人生意。

“倒是个守规矩人。”

「海阔天空」心里想着,给李光义刷了几个火箭,径直离开了直播间。

收到礼物的李光义,不由笑了,倒是个守规矩的,若你不奉上赔礼,我今儿可就在直播间直接开骂了!

人心险恶,世态炎凉。

玩古董,从来玩的都不是古董,而是人心。

……

第二天。

天终于放晴了。

李光义吃过早饭,便开车出了门。

他是铲地皮的。

铲地皮是古玩圈的行话,指的是那些不开店,专门跑到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个商家。行里人称这些人是‘游击队’,又或是‘铲地皮’的。”

但凡天气没问题,李光义每天都会下乡去铲地皮。

这也是他的日常工作。

李光义今天去的目的地是西崔村。

铲地皮可不是到处瞎跑,你得思考是否拥有古玩的可能性。

尤其是京都周边地区。

你的考虑,这地方在老一辈子是否有地主老财。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的考虑,宫里的那些老太监,从宫里出来后,有没有可能来这地方养老。

或者,宫里的那些宫女,从宫里出来后,有没有可能会嫁到这地方来。

这里之所以提“宫女和太监”,是因为宫女和太监从宫里出来后,一般都会给予一定的盘缠,有时还会赐予一些宫里的东西。在宫里混得好的宫女,有时出嫁,宫里甚至会给予一些陪嫁……

宫里出来的东西,能有差货?

所以,这是重中之重。

总之,铲地皮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

李光义也是听说,曾有老太监来到这边养老,所以才来这个村子尝试一下。

不过,如今的西崔村在燕京周边已经不属于偏远地区,毕竟依山傍水,北边就是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风景区地带,周边早就被商业开发了,更何况还紧挨着镇子。

李光义将车停在了村综治中心前面的小广场上。

这会儿已经有人家开着电三轮下地了。

还有老人送孩子去北边村口的中心小学去上学。

李光义不紧不慢地将收老货的牌子从车厢里取出,支在车身一侧,保证那些过往的行人能看到。

然后他就重新回到车上,落下车窗,在里面呆着抽烟。

收货牌上有图有字:瓷器、玉石、杂项三项。

瓷器和玉石器好理解,杂项则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佛像、鎏金器物等老物件。

因为有图有字,那些过往的行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做什么的,收什么的,因此现在下农村铲地皮的,倒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不断吆喝。

“诶~老李嫂子,你家不是有老物件吗,收货的来了,让人家给你瞧瞧呗?”

“嗐,没必要,这些人给不上价,瞧啥瞧,给家里小辈留着……”

路过的两个老阿姨领着自家孩子往小学走,路过的时候,看到收货牌,两人小声嘀咕。

李光义耳朵尖,听到后连忙从车窗探出头,招呼道:“大娘,卖不卖无所谓,我可以帮您瞧瞧,也好知道老物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