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
苏芮对于宋藏之前的不良印象突然间一扫而空。
宋藏所说的技术确实存在。
而且是理论界最先进的技术模型。
苏芮连连点头:“这个啊!”
“我听说过!”
“科学院动力研究院确实有小组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
“据说理论模型很优秀,如果能够量产的话,能够将化石能源,尤其是大功率机械的动力提升十倍。”
“但是……”
“这也只是个理论模型,到量产估计也得五年的时间吧?”
科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很多不起眼的技术改变,却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十年如一日的研究。
因此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宋藏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那高分子硬化技术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芮是目前宋藏能够接触到唯一的高级科学人才。
他也是逮着蛤蟆要攥出团粉来。
非要把所有问题问个遍。
可此时,宋藏的形象已经变的高大起来。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宋藏问的问题都太专业了。
苏芮连连摆手道:“我的专业并不涉及材料学,但是我对高分子硬化也有一部分的了解,都是皮毛。”
“我听说首都分子材料实验室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建设。”
“他们的高分子分离机第一阶段实验已经成功。”
“保守预计,再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部试验都应该能完成。”
“届时,高分子硬化技术应该能让材料学掀起一场革命。”
“至少!至少可以让目前已经硬度最高的碳纤维材料的韧性指数级提升!”
言毕。
王琦不由的发出了感叹声。
“我滴乖乖!”
王琦对于理论不太懂。
可他是战车厂家的副总啊,对于材料再熟悉不过了。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强的材料是碳纤。
大规模应用在航天航空这些需要高强度低重量材料的领域。
如果碳纤的强度还能做到指数级提升,那就是真正的金刚不坏了啊!
如果这个理论能成功落地,应用到坦克上。
今后我军的坦克就彻底无敌了啊!
王琦都不敢往下想了。
可宋藏不置可否。
点点头。
继续道:“那电磁炮呢?这个技术应该研究很多年了吧?有进展吗?”
苏茵闻言,刚要开口,可是又犹豫的看着王琦。
一个眼神。
王琦就明白了苏芮的意思。
这是在询问宋藏的保密级别够不够。
有的技术太过先进,哪怕是科研人员之间,都不能随意闲聊。
王琦:“苏博士,你放心,宋工的保密级别跟你一样高,甲级以下机密都可以交流的。”
于是。。
苏芮才畅所欲言道:“电磁炮技术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
“但是就在去年,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另辟蹊径,在线管约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前两个技术苏芮只是道听途说。
但电磁炮是苏芮正经八百的专业领域,她能说的简直太多了。
这个技术在诞生之处,被学界寄予厚望。
但随着实验的进展,大家发现电磁炮在线管烧灼方面有着不可逆的缺点。
甚至大家一度以为这是山姆战略忽悠的一部分。
为的是消耗敌对国家大量的研发经历和资源。
可就在去年。
苏芮所在的项目组另起炉灶,已经成功解决了线管约束模型。
电磁炮实践应用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想到这里。
苏芮带着笑容说道:“这方面,我们科学院的研究是领先全球的。”
“我相信三年之内,国内应该会有搭载电磁动力武器的出现。”
这份自信让王琦这些实践者有底多了。
如果前面的高分子硬化材料也是真的。
最强的盾加上最强的矛。
我国的战车制造领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宋藏依然是不置可否,匆匆道谢之后便离开了。
无论怎么说。
宋藏能提出这三个技术的问题,说明他至少不是一个小白。
由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