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十年怕是都追不上! (1/3)

半小时后。

616厂会议室。

七八位文质彬彬的工程师按照坐次落座。

其中还有几位是已经退休的老专家。

多少有些风尘仆仆。

他们全部都是616厂的功勋专家。

陪伴着这个共和国第一装甲厂走过了光辉岁月。

从无到有。

从技术小白到现在的世界顶尖。

这些人付出了太多。

除了现场列席的专家之外,现场的大屏幕上还有视频连线。

一位耄耋老人出现在摄像头之中。

所有工程师进入会议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朝着摄像头鞠躬。

他叫冯作林,是616厂的终身名誉总工,科学院动力科学院的院士。

被称作国产坦克之父。

与会专家们看到这位老者。

就知道今天这场会议的分量了。

不一会儿。

樊和平和杨策走进了会议室之中。

二人朝着冯老鞠躬问好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会议正题。

“这次将各位专家突然召集,是因为厂里有一个科研方面的重大议题要向大家请教。”

此言一出。

所有专家都面面相觑。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工程师。

他们都知道最近厂里一直在忙新步兵车的最后测试。

能让厂长如此眉头紧皱。

不用问。

肯定是步战车方面的研发问题。

“厂长!难道是我们的步战车项目有什么难题吗?”

一位工程师揪心道。

“确实是。”

樊和平点了点头。

“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专家,就轮式步战车而言,有没有可能做到防御18.5口径霰弹攻击的水平呢?”

樊和平用的都是通俗的语言。

毕竟他不是技术方面的专家。

但他这个问题很尖锐。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一位中年人的身上。

这位被称作刘总工的专家,是厂里装甲模块研究的佼佼者。

这是他的专业领域。

刘总工慢慢扶着眼睛,思考之后镇重道:“18.5口径的霰弹,爆炸之后能有几百个弹头,很考验装甲的屈服强度。”

“如果说要防御这种武器,z型号复合装甲能够勉强一试。”

“可是厂长!”

“这可是步战车项目啊,如果上z型号装甲,总重要增加三倍之多。”

“这和步战车的研发理念相违背的。”

霰弹枪子弹也不是什么终极大杀器。

现代材料学发展至今,有不少能够抵御这种子弹的钢材。

但是研发需要因地制宜。

轮式步战车在战场上讲究的是机动性,因此自身重量不宜过重。

考虑到作战用途和具体敌人。

专家们倾向于在防御和机动性上找到一个平衡。

樊和平显然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紧接着他又转过头。

看着屏幕上的冯作林。

“冯老,斗胆请教您一个动力方面的问题。”

“轮式步战车发展至今,有没有可能搞到一百五到二百公里的极速?加速度在五秒以内?”

“不可能!”

冯老当即否定。

这问题都不用专家回答。

但凡懂点汽车,就能替他回答了。

民用车辆搞到一二百的极速和秒加速度那是轻而易举的。

可民用车才多重啊!

樊和平说的是步战车!

这是动不动就要十来吨的大家伙。

就算这个速度能搞出来,操控性也是个问题。

十来吨的车子跑到一二百公里。

怎么刹车?

“厂长?你怎么问这么幼稚的问题?”

冯老资历深,贡献大。

哪怕樊和平是厂长,冯老都不给一点面子。

当面驳斥。

“步战车要这么快有什么用?”

“五秒内的加速度,别说步战车了,家用轿车有百分之八十都做不到。”

“再说了!这么快怎么控制!”

“转个弯就能撞个粉粉碎。”

樊和平面对冯老的埋怨,并没有任何的怨言。

反而抓到冯老的话头。

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