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强大的,而且为了表现他们的博学,经常会做出各种过度解读的行为。
如果让主考官以为自己这是恶意猜测大宋也会发生安史之乱那样的兵变,自己也就不用再继续下面的文章了。
好在大唐的梁建方也担任过朔方的行军总管,而他的功绩更是平定西域,为大唐打下了剑南道之地,正附和了顾廷烨兵锋指西夏的想法,置于此处倒也应景。
在顾廷烨的内心深处,如果可能的话他是真希望带领大宋雄兵扫平西夏。
要知道宋神宗就是因为宋军对西夏的战事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才导致病情恶化,最终郁郁而终。
如果能扫平西夏的话,宋神宗也就不会那么早咽驾,如果他晚死几年的话,就会多监管宋哲宗几年,不至于让那个没出息的最后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之上。
如果宋哲宗再能留下个儿子的话,就不至于让宋徽宗那个混账玩意偷得大宝,以至于将这片花花世界拱手让给了完颜家那群仅存兽性的鞑子践踏。
第二部分的墨义也都是顾廷烨烂熟于心的,而且庄先生都给他们做过非常详尽的解释,相信在这一题上,在盛家读书的四人都不会丢分。
而论题则是“刑赏忠厚之至。”
论典出自《尚书》孔安国注:“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换成现在的说法,这题目就是“论疑罪从轻。”
在经过后世那种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且注重证据的法律观指导之下,这道题对于顾廷烨也不构成什么威胁。
只要将后世的观点结合大宋的现况加以解读,并强调证据链完整的重要性,便应该能获得主考官的认可。
毕竟赵祯是一位经常标榜以仁厚、礼孝治天下的主儿,只要别涉及法家那套严苛律法的东西,一切从确凿的证据事实出发,基本上就可以顺利过关。
而最后的一道策则是询问一众考生如何看待岁币与大辽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却是让顾廷烨颇花了一番心思。
谁都知道,岁币这东西是仁宗他老子真宗谈下来的怪胎,而且那位没胆的先皇还每每以财帛能换取宋辽两国的安定和平而沾沾自喜。
简直就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典范。
如果以夸大岁币的作用为主,那就是阿谀媚上,为当代之清流所不齿。
若是针砭岁币的对大宋的精神上的危害,那就是对先皇的大不敬。
因此其中尺度拿捏有着非常严格的讲究。
既要看到岁币换来了仁宗年间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好处,又要通盘考虑如何用岁币腐化辽国权贵,以达到从辽国内部瓦解其野蛮意志的问题。
反正任何事情都是存在两面性的,只要认真去找,一定会找到为人所能接受的突破口,然后再加以渲染便是了。
只这一题,顾廷烨就在草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不下万言,当他停笔之后,已经过了第二天的申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