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也是呵呵笑道:“那顾偃开就是个大老粗,哪里会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如此高远的见识,顾二想要从他老子那里学到这些是别想了。”
“看来顾廷烨这个小子也算是读书开慧、学有所成,如此一来他们家以后也算是改换门庭了。”
“我大宋武勋世家出了个读书人不容易,虽然这小子以往的风评一般,但也没听说有欺男霸女、仗势欺人的恶行,即便是深究起来也无伤大雅。”
“依朕看他的水平定个首榜应该没有问题,不知君实之前的话是何意?”
司马光神色古怪的道:“昨日有消息传来,说那个顾二郎出了贡院之后并未归家,而是直接带着他的幼弟去了燕来楼。”
“燕来楼中的魏行首为了预祝他东华门唱名而彻夜弹奏,直到两日之后,他才返回了在外面买的房子。”
“而他的那个幼弟,当天就被顾偃开派人给抓了回去,抽了二十鞭子,扔进祠堂中罚跪。”
听了顾廷烨的壮举之后,赵祯也感觉非常上头,他脱口而出骂了一句道:“简直就是个混账东西,这要是换了朕,一定抽死这个混账。”
其实这倒不是赵祯有多替顾偃开不平,准确的说,其中更多的应该是羡慕、嫉妒、恨在作祟。
要知道赵祯也是个爱玩的性子,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却有老而弥坚之势。
这位大宋的官家平生尤其爱看女子相扑,而且还是需要帷幕遮拦,未成年的小郎君不许进入的那种。
其中妙处诸位看官可以自行脑补,精彩之处不足与外人道哉。
而且他于后宫之中也是战绩斐然,如今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仍旧红帷帐暖,征战不休。
不过不知是否上天因为大宋太祖太宗祸害南唐后主媳妇太过凶残的原因,赵祯膝下公主一堆,却偏偏没有一个可以立得住的皇子。
这才让邕王和兖王窥视大宝蠢蠢欲动。
如今他年老体衰,看着满后宫的青春繁花,不由得生出有心催花,肾水不济的烦恼。
现在听说顾廷烨那个混小子居然考试之后直接去了青楼,而且还让行首彻夜为他弹奏,一直鏖战两日放才鸣金收兵。
而自己则是为政事缠身,还得留出大把的精力准备评定这些考生的名次,如此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让他无能狂怒?
见司马光的神色有异,赵祯这才反应过来,这种话不应该从自己的口中说出。
于是连忙往回圆转道:“那顾偃开能将他的三子抓回去抽鞭子罚跪,难道就对他的这个二儿子放纵如此,不闻不问吗?”
“陛下有所不知,那顾偃开以往对顾二郎的管束极严,但凡稍有行为不端,他就会棍棒相加,以至于那顾二郎经常被他父亲打的卧榻几日不得下床。”
“不过尽管顾候如此严厉,但却是收效甚微,反倒是他越责罚,那顾二便越是不羁,这次甚至吩咐下人如果顾廷烨敢回家的话,就打断他的双腿。”
“这天下间竟然有如此做父亲的,说来倒也是稀奇。”
其实司马光这番话是夹带了不少私货的。
这位司马相公最看不起那些毫无头脑、只会论刀子的武夫。
在他看来,顾廷烨之所以如此叛逆,都是顾偃开那个狗屁不通的兵鲁子教子无方,如果此子生于诗书之家,想必比现在还要优秀许多。
此等麒麟子他顾偃开不知好好培养,反倒动辄棍棒相加,简直就是明珠暗投、暴殄天物。
文章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通过顾廷烨的两篇策论他就能看出这个顾二是个有大才的,如果好好培养的话,将来入主政事堂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而且在那种混账老子的摧残之下仍旧能坚守住那颗赤子之心,实乃我儒家教化之功,因此不自觉的就将顾廷烨归到自己一类人的群体之中。
于是言语间自然要为他分辨几句,向赵祯表明都是顾偃开教子无方,才令顾廷烨心生逆反,从而让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荒唐不羁的事情来。
赵祯自然听懂了司马光的意思,不过他向来尊崇以孝治天下,虽然他小时候为了在刘蛾的手中夺权也没少使手段,但这种事情自己做可以,别人做却不行。
顾廷烨如此行为看在他的眼中就是大逆不道,如此一来那顾偃开以后估计是没脸见人了。
他冷哼一声道:“即便如此,那个小子这次做的也实在过分,宁远侯这段时间估计要闭门谢客了。”
“这样,先将他排在三甲的末位,待殿试时,朕要亲自见见这个混账小子。”
虽然科举已经结束,但一众学子却不敢丝毫懈怠,毕竟殿试就在眼前,谁不想在官家的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争取个状元及第、独占鳌头。
不过顾廷烨显然没有这个觉悟,在他以为,只要自己能考中进士,哪怕是个四甲、五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