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顾廷烨这不按常理出牌的一招真的非常秀,即便是韩琦都感得这是个脚踏实地,真心想做出些成就的年轻人。
冗官、冗兵、冗员这三冗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宋朝廷,当年为了去掉这三座沉重的大山,范文正公力主推行庆历新政,打算帮大宋甩掉这沉重的包袱。
无奈其中牵扯的官员太多,伤害的势力太过庞大,以至于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半途而废、未尽全功。
范文正公那样的英雄人物最有也以郁郁而终收场。
而顾二郎提出的这套理论,看上去仅仅是强军行为,但从某种程度上将关系极大,区别于庆历新政自上而下的泰山压顶之势。
他主张的这套却是自下而上的逐级转变。
只要能在军队中产生改变,便可以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徐徐图之。
再加上他本身便是武勋子弟的身份,由他来做这种事情所受的压力也会大减。
或许他的尝试会给朝廷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新路。
即便抵触入韩琦者,都觉得这个小子很有想法,虽然有纸上谈兵之嫌,但胜在即便失败于朝堂也毫无损伤。
而且他的所思所想皆出公心,并无为哪个利益集团争取好处的私心,如此可见这个小子虽然风评不佳,但心思还算纯粹。
向来稳重的曾公亮思虑半晌后,还是开口问道:“不知官家准备今科如何点顾二郎?”
赵祯微笑说道:“既然这个小子风流之命满汴京,朕索性便成全他一次,准备点他做今科的探花郎众卿以为如何?”
听了赵祯的话之后,韩琦将眉头皱成个川字,不满之色溢于言表。
而曾公亮更是觉得陛下这次太过儿戏,这可是为国朝选贤才的科举大典,总不能凭这一篇剑出偏锋的策论就让他做探花郎吧。
而且一旦朝臣和举子问起,你敢将这篇满是诡诈之术的文章示于人前吗?
不过赵祯毕竟是大宋的官家,就算他的脾气不错,但劝谏也讲究个方式方法。
富弼开口道:“那顾廷烨于皇榜上只排到三甲末位,如果真点他为探花郎的话,恐怕难以堵住天下仕子的悠悠众口。”
赵祯仿佛早就料到他们有此一说,将书案边的一份考卷向前推了推,笑着说道:“这是顾廷烨科考时的答卷。”
“众位爱卿评价一下,若是换成往界,看能位列几何。”
王渐将考卷又递到几人的手上,这次只用了大半盏茶的时间四人便传阅完毕。
又是文彦博笑着说道:“我现在更加喜欢这个顾家小子了,那首望秋写的提气,也正是因为有此抱负,才会费尽心思想出如此切实可行的针对方略。”
“官家,这小子绝对是我大宋之军界未来,这个苗子我枢密院要定了。”
其它三人看到了那份试卷也没了话讲。
此时韩琦不解的问道:“如此文章,司马君实为何会将他定到三甲末尾?”
赵祯哈哈笑道:“你别愿望司马爱卿,将他排在那里是朕的主意。”
“这个混小子省试之后不直接回家,反倒是带着幼弟去了燕来楼,这让宁远侯勃然大怒,曾放话说如果他再敢回家,就打断他的双腿。”
“因此朕便想着敲打他一下,让他明白何谓孝之一道。”
“谁知这个小子见到朕之后便说不求留京,只求外放,而且还是越艰苦的地方越好,如此也让朕的敲打全都打到空处,说起来朕也觉得很是憋闷。”
“就是不知道宁远侯听到了这个消息,会不会直接打断他的双臂双腿。”
四人听了赵祯的话之后不由也是全都笑了起来。
他们太清楚那些武勋世家想要改换门庭的欲望了,如果被顾偃开知道了真相,还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摊上这种拧种儿子,也不知是他的福还是他的孽。
如此一来反倒更是凸显了顾廷烨的一颗赤诚之心,看来这个顾二郎果然是个有抱负的,那首望秋也不是无病呻吟之作。
既然如此的话,即便如韩琦也觉得点他为探花郎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以接受之事,只怕那些世家公子哥学不会顾二的才情,只学到顾二的风流。
如此一来,恐怕整座汴京城中的青楼楚馆、勾栏瓦舍,都会感激这位新晋的探花郎给她们带来的生意吧。
既然有了这四位的背书,赵祯也就放下了心情,不管其它学子考得如何,顾廷烨这个首榜第三的位置算是定下来了。
至于那些举子和朝中官员会不会质疑官家和考官不公?
有能耐你们去问那老四位去,看看他们喷不喷你就完事儿了。
顾廷烨一个人站在东华门外,虽然初春还稍显寒冷,但午后的暖阳倒也晒的舒服。
可就是不管饭这一点让他腹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