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以上皆为臣为谋求应试所作戏言,驭民五术 (1/2)

第三十三章以上皆为臣为谋求应试所作戏言,驭民五术

此该为臣子、为子民所理想帝王之政。

然实则人心皆贪,皆险恶,圣贤之道非为王之道。

帝王于己,定不可如此之想。

以上皆为臣为谋求应试所作戏言。

兰肃:???

看到了后面,却是突兀分段,出来了这么一句。

只看的兰肃一脸懵逼。

你前面写的让人热血沸腾的,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大段。

结果一个分隔下来,你给我来了这么一句?

你跟我说全是为了取分数而吹牛逼的?

他扯了扯嘴角,

倒是被吊起了好奇心。

往下看去,

然而越往下看,

却是渐渐的,愈发眉头紧锁。

臣以为,帝王之政自古往今落尽实处,无非有二,

一曰御臣,二曰驭民。

其余皆为空谈。

御臣有方,则以群臣皆知其慧,敬其威,敛贪心,各司其职,不敢舞弊愚弄圣心。

驭民有术,则以子民皆从其政,惧其势,无闲心,安居乐业,了无造反叛乱之志。

臣有御臣之方,然臣遂科举登榜,不日为官,提此建议多有愚蠢。

臣亦有二驭民之术,

其一与此时封建之势不符,提也无用。

其二,臣倒愿与陛下论述一二,

此术为弱民强国之术,用之需慎,需体悟其内核,依世情灵活变通,否则只可加速国家衰亡。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驭民五术,

一为愚民:统一思想,民众皆信封于王。民之思想不可过高,高则提为官,否则不可管。

二为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三为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四为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无力聚众抱团,了无威胁。

五为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则志短。

五者若不灵,杀之!

王无需爱民,王需驭民,

驭民有方,则少野心之辈兴起征伐,则民众安居立业。

驭民即为爱民!

王朝崛起,王尊民卑,

驭民之术,千变万化,其根源无不出其五道。

若王上精通此术,结合时事以施政,不为民之所察,则基层之众可以无忧矣。

……

“轰!”

兰肃此刻已然是收敛了所有轻松的思绪。

眼仁瞪得溜圆,绚烂的思想在脑海中迸发出来。

“啪!”

他却是将手中的考卷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喜怒不幸于色的王,在见了这张卷子之后,却是风云变幻不断。

此刻却是满面惊恐,大口喘着粗气。

豆大的汗水不知不觉间,却已然从额角汇聚。

这篇策论写的不好吗?

恰恰相反!

写得太好了!

好到超出了他理解的范畴,好到超出了他的掌控,令他恐惧!

这后半边,

与之前半那条条框框君王贤政爱民的圣贤之道,主流思想背道而驰。

但是……却完全挑不出半点错误来。

这完全已经超出了臣子之道,到了帝王之道的阶级。

这不该是由帝王之外的人掌握的思想和术。

为王之术,确实是只需要两道即可,

御下,驭民!

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王道体系。

但是,

却从不曾有人,如此直白干脆地将之赤裸裸的剥开,用如此精炼系统的语言来总结。

为王之术,他深以为然。

而且白煜遮掩了许多,不提御下之术,驭民之术只给一半。

但是单单是这一半,却也足够令兰肃胆战心惊了。

驭民五术,厚黑之术。

然而,

这却是将世界划分出等级,王贵民贱的内核。

重要的不是这五术,

而是这超出时代平民的思想!

若是这思想开宗立派,建立学说,将之宣扬的到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三十三章 以上皆为臣为谋求应试所作戏言,驭民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