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这是封建糟粕 (1/2)

下午的课开始了。

本来李二今天来,是有一些问题想和楚浩探讨一些的。

但是下午楚浩要和大唐的皇子们开一门崭新的课程,所以李二识趣的闭嘴。

但是他也没有离开。

而是和长孙无忌,坐在教室的最后面.

李二很想看看,今天楚浩会讲什么新内容。

李泰在大唐所有的皇子里面,是最为聪明的。

而且在这几个皇子里面,李泰对楚浩讲的科学知识,也最为敢兴趣。

所以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先生,今天您要给我们讲新的科学吗?”

李泰两眼放光。

楚浩摇摇头。

又点点头。

“也是,也不是。”

“今日要讲的,是地理学,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堪舆之术。”

“堪舆之术?”

楚浩这么一说,下面立刻就是一阵懵逼。

纷纷都瞪大了眼睛。

“先生啊,您不是说堪舆之术都是骗人的吗?

还说都是封建糟粕?

今天怎么又要讲这个了?”

后面的李二,倒是立刻就来了精神,眼睛都在放光。

并且不满的看了看自己的几个儿子。

你们都瞎说什么?

这一般人的堪舆之术,那能和楚浩讲的比吗?

这可是仙人!

懂堪舆之术不是很正常?

如果楚浩能用这堪舆之术,让朕的大唐延绵长久,那是最好不过。

“堪舆之术真真假假,这里面有些东西,确实不可信。

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的知识,对于你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楚浩说着,在黑板上写下了“地理学”三个字。

这……

看着黑暗上的三个字,下面的人都是面面相觑。

这三个字儿他们都认识。

但是放到一起,他们就不明白了。

“堪舆之术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到地理学。

而地理学,说的深入一点,其实和国运是十分密切的。

所以学好地理学,可以说就是窥到了国运的一角。”

什么!??

窥到国运???

听到这四个字儿,李二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长孙无忌的眼睛里面,也是深深的震惊。

刚才这个年轻人,居然说可以窥到国运?

他是在开玩笑吗?

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可以窥到?

李二现在,连大气儿都不敢处。

激动的都合不拢腿。

生怕错过一个字儿。

楚浩幽幽的说道:“你们说,我们华夏的河流,为何都是自西向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你们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黄河和长江,我们华夏文明,才能够发展至今?

自夏商周以来,我华夏农耕文化发展至今,相同的气候,相同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华夏形成了凝聚力。

华夏自夏开始,历经周朝八百年。

最终强秦一统天下。

车同轨,书同文。

始皇帝修筑万里长城。

凭借黄河天堑,阻挡北方草原民族南下。

自秦以后所有王朝,莫不如此。”

“如果不是这样,大秦如何能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

如果百川不是东到海,而是南北走向。

你们想想,那华夏,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所以说,地理学和国运,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学通了地理学,自然能够一窥国运。”

楚浩说的掷地有声。

整个教室里面,静悄悄。

后面的李二,忍不住咕咚一口咽下了一口唾沫。

楚浩的话,充满了他的脑袋。

以前他从未想过,百川东到海,居然还有这样的解释。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二的格局是有的。

比他的几个儿子要透彻的多。

他把楚浩的话稍微的一想,立刻就是一身冷汗。

如果真想楚浩说的那样,华夏的河流都变成了南北走向,那当如何?

北方的长城,根本就不足以阻挡北方的草原民族。

不管是以前的匈奴,还是现在的突厥,如果没有黄河和长江的阻挡,整个中原就会门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