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魏国向皇帝陛下奏事可分为奏本和题本两种。
题本必须一式两份。
一份由通政司递进宫里呈给皇帝陛下,另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而奏本只有一份。
在皇帝陛下查看之前,任何人不得翻看。
因着常山所做之事暂时不宜宣扬,故而特意用了奏本。
通常来说。
朝堂上的官员们可能各有心思,但坐在朝堂上的皇帝陛下肯定是要为自家江山考虑的。
凉边县一直都是给大魏国拖后腿的存在。
若真有人能将凉边县治理好,不用朝堂每年拨款拨粮救济,皇帝陛下必然会龙颜大悦。
只要能入了皇帝的眼。
即便以后凉边县的境况被泄漏了出去,其他人再想摘桃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个月。
常山的奏本混在各地其他官员的奏本中一起放置在了皇帝的案头,等待皇帝陛下的御览。
大魏国的皇帝陛下是个勤政的。
当天晚上就批阅到了常山的奏本。
说实话,在一众“之乎者也”的奏本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全篇大白话的,皇帝陛下感觉还挺新奇。
一翻署名,竟然是州府之下的一个小县令。
本着休息一下也好的想法,皇帝陛下半依在椅子上开始翻阅这本与众不同的奏本。
凉边县?
嗯,那确实是个穷地方,税收全大魏最低,碰上个荒年还得朝廷救济。
这个人的想法还挺多!
皇帝陛下笑了笑,年轻人就是这么的天真!
接着往下看,就看到了有关于水泥的那部分内容。
凝固之后十分坚固?
皇帝陛下一下子就能想到了此物的用途,依在椅子上的身形不由地坐正了些。
再看到夹在奏本内的水泥方子,皇帝陛下直接就吩咐旁边的内侍:“将工部尚书叫来!”
内侍施礼退了出去。
皇帝陛下将方子单独搁置到桌案上,将奏本拿起又继续往下看。
这小县令还想重建凉边县县城?
家里有矿啊?
凉边县县城虽然不大,但没有朝廷的拨款和支持,想要重建无疑是痴人说梦!
难不成这又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耐着性子,皇帝陛下又看了几眼。
后文言辞恳切,倒是个忠心的。
皇帝陛下的面色好了很多。
当看到最后,皇帝陛下的神色又沉了下去,“影一!”
一道黑影悄然出现跪在案前。
“着人去凉边县盯着,若有异常随时来报!”皇帝陛下吩咐道。
黑影随即消失,全程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
远在凉边县的常山还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对他起疑,并且还安排了人来盯他。
他现在忙得很!
制盐工坊已经建造完成,只待工具制作完成便可开工。
小猪仔经过阉割如今长势喜人。
本县新建的砖窑也已经烧制出了青砖。
不过。
青砖虽然在抗腐蚀强度、抗压强度等性能上比红砖更强,但因为原材料以及烧制工艺方面的局限,常山直接让他们烧制红砖出来用。
反正有了水泥之后,红砖青砖对于常山来说区别不大。
嗯,对。
水泥已经被制作出来了。
不仅如此,李三石还将本县县城内的那条主道直接换成了水泥路,如今都已经投入使用了。
那路修得又平整又结实。
走在上面,两只脚就像是直接踩在光滑的石头上一般,一点都不硌脚。
凉边县的百姓们格外喜欢这条路。
“这可真是一条好路啊!”
年长的老人伸出手,颤巍巍地摸了摸水泥路面,欢喜得两眼模糊,“老汉这辈子能见到这样的好路,没白活啊!!!”
“这路真结实!”
年轻的汉子乐呵呵地在水泥路上走来走去,与友人高谈阔论,“我敢打赌,这路用一百年都不会坏!!!”
妇人们挎着篮子从路上走过,“这路真是好看!平平整整,一点也不硌脚!”
光脚丫的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追逐着跑过,“若是所有的路都像这条一样就好了!”
住在城内的百姓每天来看都不觉得腻。
而住在城外的百姓都拿自己踩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